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他下了一道令人匪夷所思的圣旨:福建泉州蒲姓家族,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并且,朱元璋还将一个蒲姓阿拉伯人,蒲寿庚,掘地三尺,鞭尸三百。 蒲氏家族的起源得从阿拉伯说起。他们的祖先是穆斯林商人,漂洋过海来到东南亚的占城,后来辗转定居广州。南宋时期,泉州港逐渐成为海上贸易的中心,蒲氏家族抓住了机会,在蒲开宗的带领下迁到泉州,定居在后渚港附近的法石乡云麓村。蒲开宗靠经营香料贸易发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檀香、乳香、胡椒这些值钱的货物让蒲氏家族迅速积累了财富。朝廷看他有点本事,给了个“承节郎”的头衔,算是正式认可了蒲氏的地位。蒲开宗还挺会做人,出资修了龙津桥和长溪桥,桥上的石刻铭文写着他的名字,地方上都说他慷慨大方。到了蒲寿庚这一代,家族生意更上一层楼。他精明能干,懂阿拉伯语和占城语,谈生意的时候底气十足,海外商人都愿意跟他打交道。蒲氏的船队规模不小,港口的木船装满了珍贵货物,载重好几百吨。蒲寿庚还在晋江边盖了座“海云楼”,站在楼上能看到海港的热闹景象,商船来来往往,财源滚滚。他后来当上了市舶司提举,管着泉州的海外贸易,家仆好几千,宅子盖得金碧辉煌。1274年,海盗闹得厉害,官兵没辙,蒲寿庚和他的兄长蒲寿晟带着私兵出海,硬是把海盗打跑了。朝廷一高兴,封他为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手里握着军政大权,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 南宋末年,元军南下,朝廷岌岌可危。1276年,临安失守,宋端宗赵昰带着皇族和十万舟师南逃,想在泉州扎根,跟元军对抗。张世杰找到蒲寿庚,希望他能出钱出力,支援宋室。谁知道蒲寿庚直接翻脸,紧闭城门,把宋端宗一行挡在城外。宋军没办法,强行拿走了蒲氏的几百艘商船和不少财物,算是给南逃争取点资源。这下可把蒲寿庚惹毛了,他立马召集家兵,冲进城里的南外宗正司,杀了几千宋室宗亲和士大夫,泉州城里血流成河。杀完人,他还不消停,派人带着降表偷偷跑去元军那边,直接投靠了忽必烈。1279年,蒲寿庚带着自己的舟师,追着张世杰的残部不放。崖山海战的时候,他的战船冲在前面,帮着元军把南宋幼主祥兴帝和张世杰的部队彻底消灭,南宋就此完蛋。元朝建立后,蒲寿庚因为立了“功”,被封为江淮行省中书左丞兼泉州分省平章政事,地位高得吓人。他继续管着泉州的贸易,港口里占城、马八儿的商船来来往往,蒲氏家族的财富和势力在元朝的庇护下越发壮大,成了地方上的大豪强。 1368年,朱元璋打下江山,建立大明。他听说了蒲寿庚的所作所为,气得拍桌子。这家伙不仅见死不救,还投敌叛国,帮着元军灭了南宋,简直是汉奸中的汉奸。朱元璋在朝堂上颁下圣旨,命令泉州蒲氏家族的男丁世世代代做奴隶,女眷世代为娼。这道旨意传到泉州,百姓都炸开了锅,觉得蒲氏这回算是踢到铁板了。朱元璋还不解气,派人去挖了蒲寿庚的坟,棺材被砸开,尸骨被拖出来鞭打了三百下,算是给他的叛国罪定了调。蒲氏家族从此彻底垮了。元末的时候,泉州爆发了亦思巴奚叛乱,蒲氏后人被卷进去,不少人被元军杀了,剩下的跑路,改姓吴或者苗,想躲过风头。到了明初,朱元璋的圣旨一执行,蒲氏男丁被发配到边疆做苦力,女眷被贬到风尘场所,曾经的豪门大宅被抄了个干净,拆得只剩一堆瓦砾。泉州街头,老百姓路过蒲氏的旧宅子,都会骂上几句,说他们是自找的。蒲寿庚的名字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了叛国投敌的典型。大明276年,再没出过这种卖国贼,朱元璋的铁腕手段也算是给后人提了个醒。
朱元璋为何不愿意传位给朱棣?史学家:谁都可以,唯独朱棣不行。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