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将访华2天,不去北京看阅兵,先供出美国,断的是特朗普后路,莫迪本身就是墙头草,他来北京只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权宜之计,中印存在边界不可调和的问题,美国早晚还会拉着印度围堵中国,这是必然的。 莫迪这趟行程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他故意绕开了9月3日北京的抗战胜利阅兵 印度总理莫迪于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参加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一安排巧妙避开了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及阅兵式。该阅兵活动旨在展示中国军事力量,包括陆海空军及火箭军参与,预计持续70分钟,涉及多国领导人出席,但莫迪选择不参与,转而聚焦区域合作议题。 这一决定引发国际关注,因为早在数月前,印度学者维杰·普拉萨德在媒体上公开建议,莫迪应出席阅兵,与中俄领导人共同站上天安门城楼,以此强化印度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影响力,并推动中印俄三边对话。 该建议强调,印度作为新兴大国,通过此类高规格场合可平衡中美压力,但莫迪团队未采纳,转而强调低调务实的外交路径。这一绕行策略反映出印度在中美博弈中的复杂定位,一方面不愿公开亲近中国以免激怒美国,另一方面需缓解经济困境。 访华前,印度外交部披露了美国在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鼓励印度采购俄罗斯石油的细节,以此回应美方近期关税惩罚,试图转移国内批评焦点。 美国对印度的关税措施加剧了双边紧张。2025年8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印度进口商品征收额外25%关税,使钢铁关税总计达50%,并威胁进一步加征二级关税至500%。这一政策源于印度持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占其总进口量的35%-40%,远高于2021年的3%。 美方指责印度充当俄罗斯石油的全球转运站,间接资助战争,但印度方面指出,美方早期曾私下推动此举以稳定能源市场。印度出口商面临严峻冲击,钢铁行业失业风险上升,股市波动加剧。 莫迪政府通过公开旧通信记录反击,强调美国政策反复无常,此举不仅安抚国内反对党对中印关系软弱的指责,还向中国传递信号,显示印度并非完全依附华盛顿。 这一“甩锅”行动被视为断特朗普后路的战术,旨在迫使美方重新评估对印策略。然而,印度在中美间的摇摆显露无遗,一边加入四边安全对话机制,与美日澳合作围堵中国,一边寻求与中国缓和贸易,以缓解关税带来的经济压力。 印度坚持麦克马洪线,将藏南视为己有,而中国强调传统界线,坚持阿克赛钦归属自身,双方已进行24轮边界谈判,2025年8月同意举行第25轮,但分歧未解。 中印关系在2025年呈现短暂回暖迹象。访华期间,双方同意恢复直航,并开通三处边境贸易点,推动投资合作。中国承诺满足印度稀土需求,印度则支持中方在2025年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活动。 两国还同意重启对话机制,建立边界问题新工作组,并延续紧急水文信息共享。这些举措源于特朗普关税战的影响,印度出口竞争力下降,迫使其转向东方市场。但边界争端仍是核心障碍,印度在中印边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巡逻频率,中国则通过军演回应潜在挑衅。 2025年5月,印度四个邦官员组团访问台湾,测试底线,中国随即在福建、汕头和渤海展开大规模军演,福建舰首次实战化出海,模拟封锁场景,展示威慑力。印度迅速调整策略,避免进一步对抗,转而强调互利合作。 这一事件凸显印度在台湾问题上的模糊立场,一边玩“台湾牌”以讨好美国,一边顾及中国红线。莫迪访华被视为权宜之计,旨在缓解经济压力,同时给美国传递“我有备选”的信息,但未触及核心利益让步。 美国印太战略持续拉拢印度,形成围堵中国的格局。四边安全对话作为关键机制,涉及联合军演和情报共享,旨在维护印太地区“自由开放”。印度参与其中,借美国力量压制中国在中印边境的优势,同时在南亚扩展影响。 但特朗普关税大棒挥舞,让印度清醒认识到自身在美国眼中的工具属性。美国对印度采购俄油施压,却对中国类似行为视而不见,这一双标政策加剧印度不满。2025年,印度转向多边路径,与俄罗斯深化能源合作,油轮频繁靠岸,管道项目推进。 同时,中国加强与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联系,签署跨境铁路协议,阻断印度在南亚的渗透渠道。中国与尼泊尔举行联合军演,扩大战略影响,印度对此高度警惕。 这些动态使中印边界问题与中美博弈交织,印度将边界诉求与印太战略捆绑,寻求美国支持,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莫迪的墙头草策略虽短期获益,却难以为继,美国不容许印度“脚踏两条船”,未来施压或升级
莫迪将访华2天,不去北京看阅兵,先供出美国,断的是特朗普后路,莫迪本身就是墙头草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8-27 14:29:3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