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现在,俄罗斯终于看明白了,他可以炸乌克兰的城市,可以打掉乌克兰的电网,却炸不垮他们的军工,切不断北约的“造血管”。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军队从白俄罗斯、克里米亚和东部多线推进,本想快速拿下基辅,但乌克兰抵抗激烈,导致俄军4月从北部撤退。 乌克兰靠北约援助稳住阵脚,美国提供40亿援助包,欧洲国家送防空系统。俄罗斯转向东部,5月拿下马里乌波尔,围困钢铁厂,乌克兰守军坚持几个月后投降。 9月乌克兰在哈尔科夫反攻,收复大片土地,靠海马斯火箭系统精准打击俄补给线。 俄罗斯宣布动员30万兵,9月吞并四个州,但国际不认。北约不直接参战,但提供情报和技术,确保乌克兰军工不崩。 2023年,乌克兰夏季反攻扎波罗热,推进慢,损失重,因为俄军布雷区和防御工事。北约峰会承诺F-16战机,飞行员在罗马尼亚训练。 俄罗斯加强导弹袭击,击中水电站,导致洪水淹村,但乌克兰修复快。巴赫穆特争夺激烈,俄罗斯瓦格纳集团雇佣兵主导,5月拿下但代价大。 北约通过综合援助包,送非致命装备如燃料和医疗用品,总额超10亿欧元。 至2024年底,乌克兰共获得超过2500亿美元援助,其中军事物资占比七成以上。 美国提供“海马斯”火箭炮和爱国者防空系统,英国输送“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德国出动豹2坦克,甚至爱沙尼亚这样的小国,也在经济紧张中掏出数亿美元。 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输血”,让乌克兰在成千上万的炮弹覆盖下仍能站立,甚至将战火反击至俄本土的别尔哥罗德与布良斯克。 与此同时,俄罗斯并未手软。无人机群接连轰炸,从哈尔科夫一路延伸到敖德萨;炮火摧毁乌军阵地的同时,也让乌克兰基础设施付出惨烈代价。 能源网络、铁路枢纽、港口码头一度陷入瘫痪。但乌克兰依然没有倒下,不是“命硬”,而是背后三十多个北约成员国撑起了一个“战争后勤系统”。 真正的问题在于:胜利者不会是棋盘上的两方。 乌克兰拼尽国力却仍需依赖外援,俄罗斯投入庞大资源却被拖入持久消耗。反倒是那些不急于停火、不断加注的下棋者,从军火订单、能源出口、金融绑定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乌克兰和俄罗斯像棋子一样彼此撞击,而在棋局外,真正的赢家是那只永远不肯收手的手。
阿塞拜疆一宣布,全球马上明白了,俄罗斯军队连续72小时不停轰炸,绝不是普通的军事
【6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