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国画大师李苦禅,与师妹凌嵋琳成婚。不料,6年后,凌嵋琳竟在李苦禅不知情的情况下,登报解除婚约。谁知,她转身却嫁给了李苦禅的徒弟。 1934年,在上海一场备受瞩目的国画展,正在紧张筹备中。 展厅内,一幅幅笔力雄健、气韵生动的大写意花鸟画作悬挂待展,引得圈内名流驻足品评。 而画展的主人,正是时年35岁的国画大师李苦禅。 此时,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被递到他手中。 打开后,滑出了两份折叠整齐的报纸剪报。 他展开第一份,是一则刊登在醒目位置的“解除婚约启事”,声明人竟然是他的妻子凌嵋琳,单方面宣告与李苦禅婚姻关系终结。 第二份剪报的内容,是凌嵋琳的结婚启事,而新郎的名字,竟是他颇为器重、常出入家门的弟子张若谷! 李苦禅怎么也不敢相信,六年前北平那场才子佳人的盛大婚礼还仿佛在昨天,怎么突然就被单方面宣布离婚呢? 1928年,北平艺坛。 彼时的李苦禅,作为齐白石门下得意弟子,已凭借粗犷豪放、大气淋漓的画风崭露头角,成为画坛瞩目的新星。 他的师妹凌嵋琳,出身书香门第,容貌清丽,兼有才情与艺术修养。 两人同在师门研习画艺,朝夕相处间,渐生情愫。 才子佳人,珠联璧合,当年他们的婚礼是艺坛佳话。 婚礼现场,名流荟萃,众人皆以为这将是一段如赵孟頫与管道升般琴瑟和鸣的艺术姻缘。 婚后的生活,最初也确实幸福。 李苦禅沉醉于艺术世界,常废寝忘食于案牍,凌嵋琳则在一旁为他送上饭食,偶尔叮嘱“记得休息!” 两人既是生活伴侣,亦是艺术知音。 然而,艺术追求与生活现实的罅隙,在平淡岁月中悄然滋生。 李苦禅生性豪放耿直,不慕虚名,全身心扑在对大写意花鸟的极致探索上,于生活琐事、情感经营难免疏阔。 而年轻貌美的凌嵋琳,对生活品质与情感交流有着更细腻的渴求。 北平文艺圈的风雅浪漫,终究难敌日常生活的平淡与琐碎。 此时,弟子张若谷的身影在家中愈发频繁。 他仰慕师艺,常登门求教,也乐于帮忙处理杂务。 相较于李苦禅的沉静专注,张若谷更显体贴殷勤,善于嘘寒问暖。 就这样,情感渐渐有了新的涌动。 最终,凌嵋琳选择了登报声明,单方面斩断六年夫妻情缘,并公开与张若谷的结合。 此举无异于将李苦禅的尊严置于北平、上海乃至整个艺坛上供人“吐槽”。 顿时,李苦禅精心准备的上海画展陷入了沉寂。 那两份剪报带来的剧痛与屈辱,几乎将李苦禅击垮。 他强忍心中翻江倒海的悲愤与难堪,草草结束画展事务,匆匆北返。 归家之路,步履沉重,但更锥心刺骨的打击接踵而至。 他与凌嵋琳所生的两个年幼孩子,命运多舛。 最终,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破碎与骨肉的离散。 接连的重创,让这位山东汉子一度深陷痛苦,心灰意冷。 然而,李苦禅骨子里那份源自齐鲁大地的坚韧与对艺术的赤诚,并未被彻底摧毁。 他将无处宣泄的孤愤、被背叛的苦涩、以及对命运不公的诘问,尽数倾注于笔端。 画案成了他唯一的避风港,笔墨成为疗愈伤痛的良药。 他开始更加忘我地沉浸于创作,笔下的大写意花鸟,在原有的雄浑豪放之上,悄然融入了更深沉的意蕴。 痛苦,竟成了他艺术升华的催化剂。 此后的八年,李苦禅在艺术的世界里孤独前行,不再涉及情感。 他将全部心力付诸丹青,在笔墨的挥洒间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超越。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1942年。 时年43岁的李苦禅,经人介绍,结识了24岁的李惠文。 李惠文乃画家李省三之养女,自幼耳濡目染,对绘画艺术有着热爱与理解。 或许,正是相同的志趣成为了两人沟通的桥梁。 李惠文的温婉贤淑、善解人意,渐渐驱散了李苦禅心中因背叛与离散而凝结的坚冰。 她欣赏他的才华,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细水长流的陪伴与默默的支持。 半年后,两人结为连理。 这一次,李苦禅找到了真正的心灵归宿。 李惠文为这位曾被情感深深刺伤的艺术家,营造了一个宁静而温暖的港湾。 在往后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无论是战乱流离的动荡,还是特殊时期的磨难,李惠文始终不离不弃,与他相濡以沫。 这份迟来的、平实的幸福,终于抚平了李苦禅半生的情感创伤,让他漂泊的灵魂得以安放。 李苦禅的一生,恰似他笔下那搏击长空的雄鹰。 曾折翼于风暴,却能在痛楚中积蓄力量,最终以更矫健的姿态,翱翔于艺术的苍穹。 主要信源:(百度百科——李苦禅、北晚在线——国画大师李苦禅与妻子堪称裸婚,妻子却在他去世后完成一项大事业)
1928年,国画大师李苦禅,与师妹凌嵋琳成婚。不料,6年后,凌嵋琳竟在李苦禅不知
炎左吖吖
2025-08-27 09:41:01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