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向格拉西莫夫下达重要指令”!消息人士:俄军总参谋长被要求将主力突击部队,调

古往寻踪者 2025-08-26 20:04:30

“普京向格拉西莫夫下达重要指令”!消息人士:俄军总参谋长被要求将主力突击部队,调往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克里姆林宫要求其将乌军赶出该地区,并尽快解决顿巴斯问题 克里姆林宫刚结束阿拉斯加的外交博弈,俄军总参谋部的目光便迅速转回顿巴斯前线。 情报显示,一支曾被部署在哈尔科夫方向的精锐装甲部队——绰号“顿巴斯利剑”的近卫第1坦克军——正悄然向顿涅茨克方向集结。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调动恰逢乌军无人机部队在巴赫穆特一带的反击取得局部进展,俄军此举或许意在重新夺回战场主动权。 但考虑到顿涅茨克周边复杂的地形和乌军近期增强的电子战能力,这场攻势能否彻底改变顿巴斯战局,仍存在变数。 俄军这次军事调动的时间点相当微妙,就在8月22日,普京刚刚通过外交渠道向乌克兰提出了最新和平方案,要求乌克兰放弃顿巴斯地区剩余领土,并承诺不加入北约。 而短短几天后,俄罗斯就开始向顿涅茨克地区大规模增兵,这种“谈打结合”的策略与2014年的伊洛瓦伊斯克战役前奏惊人相似。 根据乌克兰军方人士透露,俄军正在将大量预备队和重型装备调往顿涅茨克方向,特别是红军城周边区域。 这些部队到达战场后化整为零,以小型摩托化分队和步兵小组的形式前进,以规避乌克兰FPV无人机的攻击,同时俄军无人机部队已经在该地区取得了制空权,对乌军后勤补给线造成严重威胁。 作为苏联时代遗存的工业心脏,顿巴斯的价值远不止于地图上88%与22%的控制线划分。 这里密集的煤矿巷道与冶金设施,正成为21世纪混合战争的独特战场——俄军近期在顿涅茨克郊外发起的"焦土战术",暴露出工业废墟对现代装甲部队的天然阻滞效应。 而乌军依托斯拉维扬斯克等残余据点构建的"工厂堡垒群",则让传统城市战演变为更复杂的立体攻防。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生锈地带"的争夺正与哈尔科夫方向的电力战形成联动。 俄军近期对顿巴斯铁路枢纽的持续打击,一方面切断了乌军补给线,一方面影响了德国援乌防空系统的转运效率,这种"能源-交通-军工"的复合打击模式,或许暗示着克里姆林宫试图复刻2014年顿巴斯战争的经验,但面对北约升级的远程火炮援助,其效果仍存变数。 当西方智库争论"俄军日均推进300米是否值得"时,顿巴斯的地缘价值正在重新定义:控制这里不仅意味着获得谈判筹码,更关乎黑海-亚速海工业走廊的重建话语权。不过随着乌克兰无人机部队在克拉斯诺霍里夫卡的反扑,这场"生锈地带的马拉松"恐怕还要继续考验双方的耐力。 然而乌克兰方面显然不会轻易放弃,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曾经亲身经历过2014年伊洛瓦伊斯克的“绿色走廊悲剧”,当时俄军违背承诺对撤退乌军发动炮击,造成超过1000人伤亡。这样的经历使得乌克兰领导层对俄罗斯的任何承诺都保持高度警惕,也增强了他们抵抗到底的决心。 从战术层面看,俄军最近采用了名为“四六四”的新作战模式,即4小时精确火力打击、6小时装甲部队突击和4小时战场清理与后勤补给的循环战术,这种高强度的轮番进攻极大地消耗了乌军的防御能力。与此同时,乌克兰军队正面临严重的弹药短缺和后勤保障问题,部分部队的重型火炮弹药储备已降至警戒线以下。 国际观察家们注意到,普京此次下令调动主力部队进攻顿巴斯,可能与俄罗斯国内的政治日程有关。2025年9月即将举行的地方选举和2026年的国家杜马选举,都需要普京政府展示更多的军事成果来巩固民意支持。而彻底解决顿巴斯问题,无疑将成为普京政治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 不过军事专家们也指出,即使俄军最终完全控制顿巴斯地区,也不意味着乌克兰危机的终结。相反,这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长期低强度冲突,乌克兰方面很可能在西方支持下开展游击战和不对称作战,让俄罗斯陷入持久的安全困境。 顿巴斯的战火不仅重塑着乌克兰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在重新定义21世纪的战争形态。无人机与电子战的大规模应用,混合战争与常规军事行动的有机结合,以及信息战与认知域对抗的全天候进行,都使得这场冲突成为未来军事研究的经典案例。 面对俄军可能在顿巴斯发起的新一轮攻势,您认为乌克兰是应该坚守阵地等待西方援助,还是通过谈判达成停火协议?

1 阅读:413

猜你喜欢

古往寻踪者

古往寻踪者

寻踪古往,探索历史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