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杨宇霆被张学良处决后,他的亲信李景明和王子明便立刻反水,霸占了杨家财产

崆峒古韵长 2025-02-18 17:18:18

1929年杨宇霆被张学良处决后,他的亲信李景明和王子明便立刻反水,霸占了杨家财产60余万元。然而这一消息被张学良得知后,他却怒不可遏,决定为杨宇霆家人主持公道。 当时的东北局势正处在微妙时期,内有军政改革,外有日本虎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学良对待杨宇霆家产一事的态度,着实令人玩味。 他不仅没有对此事置之不理,反而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张学良立即召见了自己的心腹臧士毅,要求他着手处理此事。 张学良的指示非常明确:成立专门的杨家财产清理委员会,由臧士毅亲自负责。 这个决定在当时可以说是颇具分量的。要知道,杨宇霆已经被认定为"政治犯",按照惯例,他的家产本可以充公。但张学良的做法却完全相反,他要求对所有侵占杨家财产的人进行彻查,要将每一分钱都清算清楚。 臧士毅接到任务后立即开展工作。他带着团队逐一核查账目、走访相关人士,很快便掌握了一条关键线索——两名商人李景明和王子明。 这两人一直以来都依附于杨宇霆门下,在杨家势力鼎盛时,他们依靠这层关系获得了不少生意上的便利,甚至可以说是杨宇霆的“门生”。 但杨宇霆被清除后,这两人立刻与杨家划清界限,不仅不再提往日交情,反而趁机侵吞了杨家的大量财产。 在臧士毅的主持下,委员会迅速查明了被侵占的财产规模:现银六十余万元,几份重要的房地产执照,合计价值相当于当时的一笔巨额财富。 按照当时的物价,这笔钱足以保障一个大家族长久富足,甚至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而这一切,本该属于已经落难的杨家。 调查完成后,臧士毅原以为,这些财产最终会按照惯例被处理——充公、分配,甚至落入某些人的私囊。 但张学良只说了一句话:“全部归还杨家。” 在臧士毅的监督下,李景明和王子明被迫交出了全部侵占的财产。这些财产分文不少地回到了杨家人手中。这个结果,不仅让当时的杨家感到意外,也让许多旁观者感到诧异。 毕竟在那个时代,能够秉公办理这样的事情,实属罕见。 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张学良的为人。他虽然处决了杨宇霆,但对杨的家人却给予了应有的照顾和保护。 杨宇霆出身辽宁法库,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军事人才。他毕业于日本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这样的背景在当时的东北军中可以说是相当突出。正是这样的教育经历,让他在回国后很快得到了张作霖的重用。 在奉军中,杨宇霆的表现可圈可点。他参与了奉军的多次重要军事行动,在军队建设和现代化改革方面贡献良多。 特别是在军队教育方面,他引入了不少日本的先进军事理念,对提升奉军的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贡献也使他成为了张作霖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1928年,张作霖遇害后,年轻的张学良继承了父亲的位置。此时的杨宇霆,或许是仗着自己是奉军元老的身份,开始对张学良的诸多决策指手画脚。 他多次在军中公开批评张学良的政策,特别是对张学良推行的东北现代化改革颇有微词。 杨宇霆与张学良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 当张学良开始推行东北的教育改革时,杨宇霆就曾多次在军中高层会议上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改革的步伐过快,可能会影响军队的稳定。 这样的言论,在当时的形势下无疑是火上浇油。最终,杨宇霆因为种种"不当言论"被张学良下令处决,时年仅44岁。 杨宇霆的父母已年迈无力,子女尚年幼无知,家中唯一的顶梁柱已不在。但这时,李景明和王子明却成了落井下石的小人。 他们原本只是东北一带的小商贩,在商场上颇为精明,但苦于没有靠山,始终难以在竞争中占据上风。直到他们投靠了杨宇霆,凭借其庇护,这才迅速崛起,攀上了商界的高位。 杨宇霆在位时,这两人不仅生意蒸蒸日上,还时常以各种方式向杨家进献“孝敬”,以示忠心。逢年过节,他们总会亲自登门拜访,言辞恭维,承诺绝不忘本。 杨宇霆一旦失势,这两人翻脸的速度比任何人都快。他们不再向杨家示好,反而趁乱动手,将杨家的大笔财产据为己有。杨家上下却毫无还手之力。 昔日的朋友、故交纷纷避而远之。?杨家的处境,在当时的东北政坛已是众所周知,许多原本与杨家有来往的人,也纷纷选择明哲保身,生怕被牵连其中。 杨宇霆的家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产一点点被侵占,甚至连一个能够为他们说句话的人都没有。 李景明和王子明的所作所为很快传开,在东北上流社会引起了不小的议论。有人认为这是咎由自取,也有人对杨家的遭遇表示同情,但都不敢出面干预。 政治犯的家属往往会受到株连,谁也不愿意因此惹祸上身。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件事会这样不了了之的时候,张学良的态度却出人意料。他不仅主持公道,还派出心腹全力追查此事。 这样的处理方式,既显示了他的胸襟,也说明他处决杨宇霆确实是出于政治考量,而非个人恩怨。 这样的处事方式,在那个时代的军阀中并不多见。

0 阅读:411

猜你喜欢

崆峒古韵长

崆峒古韵长

崆峒古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