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日本政府突然宣布重磅动作!对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化工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已经不是日本第一次拿贸易当武器。2019 年那波操作还历历在目,当时日本突然对韩国半导体材料实施出口限制,把韩国从贸易 "白色清单" 里直接除名。 现在故技重施,只不过这次枪口对准了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化工产业。有意思的是,日本自己可是把 WTO 规则研究得透透的,当年跟美国打热轧钢反倾销官司时,靠着专家组裁决还赢过漂亮仗。怎么到了自己出手时,就只顾着单方面宣布调查了?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这次特意把中国台湾地区单独列出来。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外交部早就明确表态,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尤其应当谨言慎行。 现在搞这种小动作,把台湾地区和主权国家并列,到底是单纯的贸易操作,还是别有用心的政治试探?答案不言而喻。 翻开老黄历就会发现,日本对反倾销调查这一套门儿清。2016 年他们就对中国内地的高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启动过调查,最终征了近 53% 的反倾销税。 三井化学这些日本企业更是申诉常客,只要自家产业遇到点竞争压力,就赶紧找政府撑腰。可轮到中国商务部 2024 年对韩国、台湾地区的苯乙烯继续征收反倾销税时,日本怎么就不说这不公平了? 说穿了,这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日本化工企业这几年日子不好过。全球市场份额被蚕食,技术优势逐渐缩水,不从自身找原因,反倒天天盼着政府出手帮忙挡箭牌。这次调查涉及的化工产品,恰好是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优势产业。 韩国的化工巨头在全球供应链里占据关键位置,台湾地区的相关产品在日本市场也很有竞争力。日本这时候跳出来说 "反倾销",怎么看都像是为本土企业扫清障碍。 更让人不齿的是,日本总能把贸易问题玩出政治花样。2023 年刚跟韩国说好撤销 WTO 争端,转头就又在化工领域动手脚。这背后恐怕少不了美国的影子。 最近美日同盟动作频频,在亚太地区不断煽风点火。日本这时候拿化工产品开刀,很难说不是在配合所谓的 "供应链重组" 战略,想把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产业发展卡得更紧。 看看韩国政府的反应就知道这事有多棘手。当年被日本卡半导体脖子时,韩国把日本也清出了自己的 "白名单",还发起了 WTO 诉讼。 这次面对化工领域的调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已经表示将 "强硬应对"。可台湾地区那边呢?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却被日本当作 "独立贸易体" 来对待,这种局面本身就很荒谬。 日本这套操作其实早就有前科。2021 年那家叫大川原化工机的日企,就因为给中国出口食品机械,被政府污蔑成 "出口生物武器技术"。 高管被抓,顾问在拘留期间病逝,最后官司打赢了,企业也元气大伤。现在搞反倾销调查,本质上还是想用行政手段阻断正常的技术和贸易流动。 最讽刺的是,日本自己天天喊着 "自由贸易",遇到事却最先举起保护主义大棒。他们忘了 2001 年靠 WTO 规则赢了美国热轧钢反倾销案的风光了吗?当时可是把 "规则至上" 挂在嘴边。现在轮到自己当原告子时,怎么就不讲规则了? 中国商务部早就把话说得很清楚。2024 年对韩国、台湾地区苯乙烯征收反倾销税,完全是按照法定程序来的,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反观日本这次的调查,连具体的倾销证据都没公开多少,就急着宣布启动程序,吃相实在难看。 说到底,日本就是想通过这种手段维持自己在东亚产业链里的优势地位。可时代早就变了,靠打压别人发展自己的路根本走不通。 韩国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早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台湾地区的相关企业在全球市场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日本这种突然袭击式的调查,只会让地区贸易环境更紧张。 更别忘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把台湾地区和韩国并列,搞这种所谓的 "反倾销调查",本质上是在打 "台湾牌",想在中美之间渔翁得利。这种小伎俩,中国政府早就看穿了。外交部多次强调,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必须谨言慎行。 现在全球经济都在恢复期,大家本该抱团取暖。日本却在这时候挑起贸易争端,既不利于地区经济稳定,也会损害自己的国际信誉。毕竟做生意讲究的是长期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今天你能拿反倾销当武器,明天别人就不能用同样的手段对付你? 日本经济产业省可能觉得这步棋走走得很妙,既能保护本土产业,又能配合政治操弄。可他们没算明白,这种短视行为最终会反噬自身。东亚产业链的形成来之不易,靠行政命令强行切割,受伤的只会是所有参与者。 这场突如其来的反倾销调查,说到底就是日本的一场如意算盘。但贸易不是赌博,靠耍小聪明赢不来长久发展。 真有本事,就该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上多下功夫,而不是整天想着怎么给别人使绊子。算盘打得再响,也掩盖不了逆流而动的本质。
现在有些日本人骂起祖宗来比中国人还狠:“当年要是见好就收,现在说不定能混成联合国
【10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