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大使馆重建改造装修的方案,其理由是自己上世纪50年代在朝阳区建的使馆嫌旧了,想拆了扩建增高,还搞玻璃幕墙、空中花园那套洋气设计,方案一交就急着催审批,结果中方一句“有待改进”怼了回去! 方案刚提交没多久,英国方面就十分着急,希望中国能尽快审批,好早日开工,但中国有关部门给出的回应很直接,他们的方案“有待改进”,这一下英国的如意算盘明显没打响。 这件事之所以引人关注,其实是因为它反映了中英关系当下的某种微妙变化,近几年不难发现英国一些做法和言论把自己对中国的偏见和优越感暴露得很明显,在不少国际议题和热点问题上,英国总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指点中国的政策和发展方向。 不管是涉港、涉疆还是在科技、经贸合作当中,英国一些政客讲话时带着明显的双标,表面上标榜“公平”,实际上总希望在合作中多要一些好处,还不时对中国“指手画脚”,对于这种态度和惯性,中国社会已越来越反感。 使馆改造这件事情,本该是出于实际需求的正常申请,各国驻华使馆需要翻新,也要循合法流程向中方相关部门递交方案。 咱们国家有自己的城市规划、历史风貌保护以及安全管理,不是哪个国家主观想怎么改都行,英国方面显然高估了自己使馆新的“洋气”设计能带来的“加分”,却明显忽视了合规性和本地情况。 其实,中国处理这种事情一直很讲规矩,不光为了自身利益,也是城市管理必须遵守的基础,使馆区严格管理,建筑高度、景观都受限,任何扩建都得和周边环境相协调。 此次英国的设计一提交相关部门认真审核后直接指出“有待改进”,就是告诉对方这里不是“自家后院”,不能只图漂亮或气派,更不能把程序当成走个过场,所有外交事务在中国境内都要守规矩。 很多人觉得英国的一些做法和态度,总想延续传统的优越感,可今时今日的中国,早就不是几十年前的样子,咱们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民众权益和城市风貌会被严肃对待,各国在这里办事理应一视同仁,谁也别想着有特殊待遇。 这一次中国的鲜明回应,其实是在给所有驻华使馆树立一个例子,合作没问题但要遵守中国的规则和法律尊重当地政策,不是谁习惯怎么做就怎么做。 有人说这只是英国单方面受挫,其实某种意义上,对外关系中的“偏见和傲慢”迟早都要付出实际代价。 西方一些国家总是既想享受与中国交往的好处,又习惯带有居高临下的眼光,这种思维到头来只能碰壁,中国现在明确展现出来的姿态就是,咱们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事务,面对任何国家,都敢于坚持原则。 按照公平、合法的标准来办事,而且现在国内普遍对国际交流的态度是,互惠互利才是长久之道,谁也别指望通过特权拿到额外红利。 英国的这次遭遇从根本上是他们的心态还没真正转变过来,中国发展快、规则严,但也非常开放和包容,真正希望交流的国家,不把自己当例外,而是按本地规矩来,自然一切顺利。 如果带着偏见或不平等的想法行事,遇到阻力是必然的,当然中英两国的民间交流和合作空间依然很大,只要双方回归理性和务实的态度,放下偏见彼此都能获得实在好处。
8月23日,英国驻中国大使馆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大使馆重建改造装修的方案,其理由是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8-25 14:22:14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