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省略中国?联合国要“搬家”,最新迁址决定,古特雷斯正式敲定,惊动了国际? 最近国际政坛最荒诞的闹剧,莫过于联合国“搬家”的传闻。堂堂全球最大国际组织,竟被美国28亿美元的“老赖账”逼到要“流落街头”,秘书长古特雷斯最终敲定的“不搬家但分散职能”方案,看似平息了风波,实则揭开了多边主义被霸权主义绑架的遮羞布。 这场闹剧中,美国的吃相之难看、联合国的处境之尴尬、全球治理的困境之深刻,都被暴露得淋漓尽致。 美国作为联合国最大会费国,本应承担22%的常规预算,却成了全球最大“老赖”。截至2025年,美国累计拖欠会费高达28亿美元,相当于联合国全年常规预算的75%。 这可不是普通的财务纠纷,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财政勒索”。美国一边在安理会挥舞否决权,一边用欠费卡联合国的脖子,导致纽约总部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被迫冻结招聘、暂停服务,堂堂国际组织混成了“曼哈顿孤岛”。 更讽刺的是,联合国总部所在的18英亩土地虽属国际领土,却被美国拿捏得死死的。从签证刁难到政治施压,美国把联合国当成了自家后院。 2025年4月,中国裁军专家因美国拒签无法参会,耿爽在安理会上怒斥“违反国际法”,这早已不是个例。 俄罗斯、伊朗等国的外交官也多次遭遇类似羞辱,联合国的中立性被美国的霸权主义啃得渣都不剩。 在欠费危机和地缘博弈的双重压力下,古特雷斯的“分散职能”方案看似两全其美,实则是被逼到墙角的无奈之举。 所谓“优化布局”,说白了就是把32个挤在纽约的核心机构搬到发展中国家,既能缓解资金压力,又能削弱美国对联合国的控制。 比如2025年8月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成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亚及阿富汗区域中心”,就是分散职能的第一块试验田。 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充满矛盾。首先是资金问题,联合国自己都揭不开锅,拿什么去建设新的区域中心?其次是协调难题,联合国本就存在机构臃肿、职能重叠的问题,分散后很可能变成“诸侯割据”。 肯尼亚的灾害协调中心和日内瓦的环境署已经出现职责冲突,未来这种混乱只会愈演愈烈。最关键的是,美国不可能轻易放手核心职能,毕竟纽约总部是其操控联合国的“命门”。 这场风波让国际社会的阵营分化一目了然。发展中国家普遍拍手称快,非洲联盟早就看不惯美国的霸道,巴不得借分散职能提升自身话语权。 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等国更是积极争取区域中心落户,试图借此跻身国际舞台中心。中国作为第二大会费国,虽然被“省略”在首批分散名单之外,但通过“全球发展倡议”等方案,正悄悄扩大在联合国议程中的影响力。 反观美国及其盟友,表面上支持改革,实则处处使绊子。欧洲国家担心分散职能会增加成本、降低效率,暗中推动将机构迁至日内瓦等“自家地盘”。 美国更绝,一边拖欠会费,一边要求联合国“瘦身”,其提出的安理会改革方案,本质上是想通过扩充盟友席位巩固霸权。这种“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操作,彻底暴露了西方阵营的虚伪。 联合国这场“搬家”风波,本质上是单极霸权与多极化趋势的碰撞。美国试图用会费杠杆维持对多边机制的控制,却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截至2025年,联合国经常预算缺口达17亿美元,104个国家全额缴费,而美国一家就拖了后腿。这种“我欠费我有理”的逻辑,正在透支联合国的合法性。 更严重的是,美国的霸权行径正在摧毁全球治理的根基。从退出《巴黎协定》到拖欠世卫会费,从阻挠国际刑事法院到搞“小圈子”对抗,美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当多边主义不符合其私利时,就可以随意践踏。 联合国的“分散职能”改革,本应是重塑全球治理秩序的契机,却因美国的阻挠变成了一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修补工程。 古特雷斯的方案或许能暂时缓解联合国的财务危机,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让联合国真正成为“全球治理的心脏”,必须打破美国的垄断地位,建立更公平的会费分摊机制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和合善治”理念,主张通过多边协商实现共同发展,正是破解困局的一剂良药。 这场风波给全世界提了个醒:当霸权主义把联合国当成提款机和政治工具时,各国必须团结起来,用实际行动捍卫多边主义。
日本万一“沉海”了,1.26亿日本人会去哪?联合国早已给出了答案。联合国难民署的
【531评论】【1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