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称,中国和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性质不同。 这话乍一听挺有道理,可仔细一琢磨,味道就不太对了。什么叫“性质不同”?难道赚钱还分高尚和卑劣?国际石油市场从来就是个利益场,什么时候变成道德审判台了? 说白了,美国这是典型的选择性批判。中国长期进口俄罗斯石油,成了“多元化策略”;印度抓住时机做买卖,反倒成了“发战争财”。双标玩得这么明显,真当大家看不出来? 数据显示,印度2022年进口俄罗斯原油暴增20倍,精炼后转售欧洲。每桶油赚的差价最高超过20美元。这160亿美元暴利背后,是市场规律的直接体现——有需求就有供应,天经地义。 欧洲嘴上喊着制裁,私下却疯狂购买印度精炼油。这不就是“既要当好人,又要赚便宜”?印度只不过看准了这个机会,把生意做到极致而已。 美国真正恼火的,或许是印度打破了西方设定的游戏规则。原本指望各国乖乖配合孤立俄罗斯,没想到印度反手一招“中间商赚差价”,把制裁棋局搅得七零八落。 战争让能源市场彻底重塑。传统供应链断裂,新的贸易路线崛起。印度凭借地理位置和精炼能力,迅速抢占市场空隙。这哪是“发战争财”?分明是抓住了全球贸易重构的历史机遇。 回过头看中国,早在冲突前就布局多元能源进口。中俄石油管道运行多年,贸易量稳定增长。这种长期战略,与印度灵活机动的市场操作,本质上都是为国家利益服务。 国际政治从来现实得很。道德大旗背后,全是生意和算计。美国自己大量购买俄罗斯化肥,转头批评别人买油?这套说辞实在难以服众。 能源安全是每个国家的生命线。在保障本国供应面前,任何国家都没有立场指责他国的选择。印度财政部长说得干脆:“我们人民的利益至上,有什么问题?” 这场争论撕开了国际关系的温情面纱。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160亿美元的石油交易,就是这句话最生动的注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国财长称,中国和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性质不同。 这话乍一听挺有道理,可仔细
小鸣谈天下
2025-08-20 07:19:14
0
阅读: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