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战士壮烈牺牲,其新婚20天妻子拒绝改嫁,坚持生下遗腹子,35年后,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8-17 12:15:44

1984年,一战士壮烈牺牲,其新婚20天妻子拒绝改嫁,坚持生下遗腹子,35年后,妻子带着儿子来为丈夫扫墓,她不停地对着墓碑大声哭喊:“儿子我给你养大了,你起来看看啊。” 1984年4月28日,老山战役第一天。湖南小伙陶荣华在634高地冲锋时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新婚才3个月的妻子李发英还在家中安心养胎,不知道丈夫已经倒在了异国他乡。那张阵亡通知书送到衡东县茶旺村时,她正在菜园里锄草。 那一年她才23岁,手里攥着那张薄薄的纸,眼泪滴在“陶荣华”三个字上。村里人都说,这女人命苦。 儿子陶凯出生时,陶荣华已经牺牲半年。接生婆抱起皱巴巴的婴儿说:“这孩子眉眼像他爹。”李发英把脸贴在襁褓上,心里发誓要把这孩子养大成人。 村里人劝她改嫁:“你还年轻,带着孩子以后有苦头吃。”娘家人也来劝。可她摸着怀里的孩子,死活不松口。 90年代的农村,烈士抚恤金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李发英什么活都接,插秧、背毛竹、给人搬砖。手上磨出血泡,她用草药敷一敷,第二天照样干活。 陶凯上初中那年,家里竹林被山火烧光。学费没了着落,儿子哭着说不念书了。李发英抄起扫帚就是一顿打:“你爸用命换来的太平日子,你就这样糟蹋?” 从那以后,李发英更加拼命干活。天不亮就出门,给人割草、挖水沟、搬砖头。村里人都说,这女人骨头里灌了铁。 2002年,婆婆摔倒瘫痪在床。李发英每天给老人翻身、喂饭、擦洗身子。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竟然能重新下床走路。 2012年婆婆中风,再次瘫痪。李发英依然照顾得无微不至,直到老人91岁去世。村里人都说:“陶家找了个好儿媳。” 35年来,李发英从没去过云南麻栗坡。路费太贵,她舍不得花钱。2019年清明节,在衡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李发英终于带着儿子踏上了去云南的路。 麻栗坡烈士陵园里,密密麻麻的墓碑诉说着战争的残酷。李发英一个个找过去,终于在里侧找到了“陶荣华烈士之墓”。 墓碑上贴着丈夫的照片,还是当年那个23岁的青春模样。李发英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扑倒在墓碑前大哭:“35年了,我带着儿子来看你了!” 回湖南的火车上,李发英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红布包。里面装着从丈夫墓前带回的泥土,她要撒在自家菜园里。 如今这捧土撒过的地方长出一棵梨树,每年春天开花时像落了一地雪。村里孩子常来树下听她讲老山前线的故事。 2023年,李发英入选“中国好人榜”。有记者问她后不后悔,她正在院子里晒辣椒,头都没抬:“人活一口气,做人要有底线。” 现在儿子陶凯在县城开了家五金店,每次回家都会给母亲带些好吃的。李发英总说浪费钱,转头又把东西分给邻居家的孩子。 那些年吃过的苦,李发英很少对人提起。只有在丈夫的遗像前上香时,她会轻声念叨:“没给你丢脸。” 香炉里的灰积了厚厚一层,记录着一个农村女人40年的坚守。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她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一诺千金”。 网友热评: “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不是甜言蜜语,而是一辈子的坚守。” “那个年代的承诺,真的是一诺千金,现在的人可能很难理解。” “如果你是她,会为了一句承诺坚守35年吗?还是选择开始新生活?”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源:湖南文明网

0 阅读:286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