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年,大唐太上皇李渊病重,躺在床上气若游丝。他身边围着几个儿子,但他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个才6岁的最小儿子李元婴。他拉住李世民的手,把小儿子交给他,说:你是当哥哥的,好好照顾他。 李世民点了点头,什么话都没说。这个弟弟从小被李渊骄纵长大,虽无政治野心,但聪慧过人,尤其擅长绘画与音律。 李渊去世后,李世民登基称帝,李元婴被封为滕王,九岁就藩滕州,地位不低,待遇不差。 可李元婴这个人,和他那些争权夺利的兄弟不一样。他精于艺术而疏于政务,天天想着怎么玩、怎么吃、怎么画画。 他最喜欢蝴蝶,喜欢得不得了,后来创立“滕派蝶画”,以金粉银粉勾画蝶翅,技法工细,作品被时人誉为“一纸千金”。 但你要说他是个安分守己的文艺青年,那也不现实。他脾气大,性格张扬,仗着皇家的身份,经常在长安街上骑马乱跑。 649年,太宗丧期,他竟在家中宴饮歌舞,还用弹弓射路人取乐,差点闹出人命。他还特别喜欢围猎,到了地方上任职,整天带人进庄稼地打猎,把老百姓种的麦子踩得稀巴烂。 李元婴修建楼阁时,飞檐刻意比大明宫矮三寸;所献《百蝶图》中蝴蝶总缺左翅,暗喻“折翼难飞”。 他干的最离谱的一件事,是在649年李世民驾崩的国丧期间。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哀悼,他却在家里开起了宴会,找来歌女唱曲跳舞,好不热闹。 消息传到新皇帝李治那儿,李治气坏了,当场下令削减他的俸禄,还警告他再胡来就别怪朝廷不客气。 可李元婴根本没当回事。652年,他被调去苏州做刺史,没几个月又被派去洪州当都督。他到了洪州,第一件事就是修楼。 他觉得江边风景好,自掏腰包设计榫卯结构,于653年在赣江边修建滕王阁。 此阁初建仅两层,高约15-20米,但设计精巧,时人惊叹“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不过仍有官员弹劾他借工程之名敛财。 更荒唐的是,他在洪州任内看上典签崔简之妻郑氏,假借王妃名义召其入府意图强占。结果郑氏刚烈不屈,“以履抵元婴面血流”,打得他满脸是血。 他还不敢承认,反过来说是家里的仆人调戏人家。这事弄得朝廷都知道了,李治直接把他贬到滁州,削了一半俸禄,身边的随从也被大幅裁减。 到了滁州,他稍微收敛了点。但没几年,又被贬到隆州。他在那儿又修了一座“滕王亭”和道观“玉台观”,虽风雅却仍耗费民力。 他晚年潜心绘画,远离朝堂纷争。即便武则天清算李唐宗室时,也因其毫无政治威胁而安然无恙。 684年,李元婴病逝于梁州,享年55岁。朝廷追赠司徒虚衔,相比被诛杀的李元嘉等宗室,他确属善终。 有人说他是运气好,也有人说他聪明,他以荒唐自污,实为乱世中的自保之道。 李元婴这一生,干的正事不多,坏事却不少。他仗着自己身份高,作威作福,贪图享乐,百姓对他没什么好感。 可他也确实留下了文化遗产:洪州滕王阁因王勃《滕王阁序》名扬千古;他的“滕派蝶画”开创工笔新技法,影响后世画坛。王勃的千古绝唱,正是写在他修建的那座楼上。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并不好,《新唐书》直指其“骄纵失度,狎昵厮养,以丸弹人”。但也有后人觉得,他其实活得很明白。 看清了皇族内部的斗争,干脆装疯卖傻,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别人你争我夺,他则吃喝玩乐,不与人争,反倒活得长久,善始善终。 可不管怎么评价,他的确是那个时代里,少有的活着走到最后的皇族之一。
公元697年,73岁的武则天经常以喝茶为由,去王方庆家一坐就是好几个时辰,王方庆
【5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