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突然向中国提出要借钱修铁路?这可不是小数目,整整 83 亿美元!更有意思的是,这条铁路还要采用和中国一样的 1435 毫米轨距。要知道,越南可是一直在用米轨的 “倔强少年”。 老街口岸的货运站里,一台中国产的轨距转换器正发出低沉的轰鸣。 红色的机械臂精准卡住米轨列车的轮对,30 秒内就将轨距从 1000 毫米扩至 1435 毫米,这台设备是去年中方援建的 “试验品”,如今每天要处理 30 多列跨境货车。 站在操作台前的越南技术员阮明哲,手里捏着中越双语的操作手册,他的师傅是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工程师,“以前换一次轨要 4 个小时,现在喝杯咖啡的功夫就完事了”。 这种效率的跃升,成了越南国会辩论时最常被提及的 “改轨理由”。 越南国家铁路总公司的档案室里,堆着近十年的货运报告。2023 年的数据显示,米轨列车平均时速 42 公里,每列载重 280 吨,而中国标准轨列车时速可达 120 公里,载重超 500 吨。 更刺眼的是边境转运成本:每年约有 200 万吨货物需要在老街重新装卸,损耗率高达 8%,光是新鲜水果的浪费就相当于越南农业出口额的 1.2%。 “看着老挝的火车直接开进中国,我们的香蕉却烂在站台,谁能不急?” 海防港货运部主任陈德良指着对岸的集装箱码头,那里停着中国援建的自动化吊车,却因为轨距不匹配,只能接卸海运货物。 资金的算盘在越南财政部的黑板上写得明明白白。 83 亿美元的总投资中,60% 需要借贷,而国际市场的融资成本高下立判:世界银行的贷款年利率 5.8%,还款期 15 年;中国进出口银行给出的方案是年利率 2.3%,还款期 25 年,还允许用越南出口的咖啡、大米分期偿还。 2023 年中越贸易额突破 2300 亿美元,中国连续 15 年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这让越南决策者意识到,“借中国的钱,赚中国的钱” 或许是最稳妥的选择。 越南《经济时报》的社论里写着:“轨距不是面子问题,是能不能让农民的芒果卖上价的生存问题。” 河内郊区的征地现场, Nguyen Thi Hoa (阮氏华)正和测量队核对自家稻田的边界。这条铁路要穿过 12 个省份,涉及 5200 多户人家,她的 3 亩水稻田恰好在规划线路上。 “政府说给补偿款,还能优先去铁路食堂工作。” 她指着远处的施工队,中国工人正用无人机测绘地形,“他们说新铁路通了,去中国打工的儿子坐火车回家能省一半时间。” 这种个人命运与铁路的关联,在沿线村庄不断上演 —— 老街的果农开始扩建冷库,海防的渔民添置了更大的渔网,他们都盼着这条铁路能缩短与中国市场的距离。 技术磨合藏在细节里。中越工程师在河内召开了 17 次研讨会,才确定轨距转换的过渡方案:在边境 5 公里内铺设 “套轨”,让米轨和标准轨列车能并行运行。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带来的无缝钢轨焊接技术,能把列车震动噪音降低 40%,这让铁路沿线的学校、医院不再担心施工扰民。 “最开始我们担心技术被‘卡脖子’,后来发现中国师傅连图纸都给我们复印了。” 越南铁路设计院的年轻工程师范明强说,他的电脑里存着 300 多份中国标准轨的技术文档,都是中方无偿提供的。 这条铁路的意义早已溢出交通范畴。在河内东北的工业园区,中国投资的电子厂正在扩建厂房,厂长算了笔账:铁路通车后,零部件从广西运到厂区的成本能降 18%,年省开支超 200 万美元。 更深远的是区域整合 —— 铁路将与中国的中老铁路、中泰铁路衔接,形成贯穿中南半岛的货运通道,越南的农产品能通过重庆、成都的中欧班列直达欧洲,这比海运节省 20 天。 越南计划在沿线布局 6 个物流园,其中河内物流园已吸引 3 家中国电商入驻,准备打造面向东南亚的仓储中心。 如今,老街口岸的临时铁轨已铺设 5 公里,中国的摊铺机和越南的压路机在工地上交替作业。夕阳下,两种轨距的铁轨在地面投下不同的影子,最终在远方交汇。 或许 5 年后铁路通车时,人们会忘记曾经的 “轨距之争”,只记得那些因为这条铁路,能更快吃到中国苹果、更快卖出越南腰果的寻常日子。 参考来源:环球网,2025年2月20日,越南国会批准中越铁路项目,中方回应
越南突然向中国提出要借钱修铁路?这可不是小数目,整整83亿美元!更有意思的是
美食创意厨房
2025-08-13 01:18:41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