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的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信源】:—

经略简料 2025-08-12 16:20:04

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的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信源】:——观察者网——普京:中俄关系增强了全球稳定性 近年来,关于中俄关系的讨论总显得扑朔迷离。 一方面,俄罗斯主动向中国开放海参崴港口,积极邀约共建北极航线,仿佛勾勒出深度合作的壮阔图景,为中国东北地区贸易注入新活力,也令日韩承压。 然而,一场“冷战”悄然在汽车市场上演。 俄罗斯的“大棒”政策看似针对竞争,实则釜底抽薪,这一威胁竟来自曾被视为“朋友”的一方,究竟为何? 表面看,中俄走近顺理成章。 俄乌冲突后,西方制裁让俄罗斯陷入困境,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俄罗斯每赚10元就有3元来自中国,七成依赖能源贸易,中国每日进口俄油气价值堪比两艘航母。 这种深度捆绑是双方破局之选,中国也需俄罗斯在国际舞台分担压力,协同应对西方秩序。 但互利背后藏着利益冲突与提防。 俄乌冲突后西方车企撤离,中国车企迅速占领俄市场,份额一度飙升至61%。可俄罗斯启动“进口替代”战略,推出系列政策:提高汽车报废税、管控平行进口、强制装本土导航,还为“本地生产”设高门槛,要求零部件本地化率超40%,并补贴本土产业,意图利用中方盘活市场后扶持本土品牌。 政策立竿见影,中国对俄汽车出口骤降44%,大量车辆滞留。 长城汽车图拉工厂因零部件本地化率不达标,组装车被定为“进口车”,需缴高额关税。 此外,俄罗斯在地缘政治和军事技术上对中方存戒心。 历史阴影与远东人口悬殊让俄方不安;军事上,核心技术如核潜艇、战略轰炸机,俄方宁可拆毁也不售卖。 在中亚,俄罗斯小动作不断,阻挠中国通过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变相阻挠“一带一路”合作,担心中国影响力动摇其传统势力范围。 经历这些后,中国企业明白,需从产品输出转向产业链、技术和管理全面出海。

0 阅读:46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