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东京街头冒出了上千人,顶着将近40度的酷暑包围了靖国神社,他们齐刷刷举着“反战”和“反参拜”的大牌子,喊声震得耳朵疼,核心就一条:逼日本政府彻底认下二战那场“侵略战争”的历史,说白了就是别再装糊涂,老实道歉赔罪。你敢信吗?这群人里不少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 在东京高温笼罩下,一场规模不小的集会突然出现,参与者手持标语,高喊口号,焦点直指靖国神社。人们质疑,为什么这个地方还供奉着那些引发战争的灵魂?这是否意味着过去的伤痕尚未愈合?行动背后隐藏着对历史的追问,让人不由猜想,日本社会内部的分歧会如何演变。 靖国神社自明治二年设立以来,主要供奉从明治维新到二战期间阵亡的士兵灵魂,总数超过两百四十万。其中包括从西南战争到日俄战争的参与者名单,记录姓名出生地死亡细节。神社通过祭祀强化国民对国家的忠诚,但二战后成为焦点,因为1978年秘密合祭十四名甲级战犯,如东条英机。 这些人物被国际法庭判定犯下战争罪,导致亚洲多国遭受破坏,如东北占领和东南亚行动。神社内游就馆博物馆展出军用物品,将冲突描述为对抗西方,却回避南京马尼拉等地暴行。 日本政界参拜行为加剧邻国不满。2024年8月15日,三名内阁大臣包括防卫大臣前往献祭,首相岸田文雄送上玉串料。这种举动被视为肯定过去军事主义,中国韩国政府表达抗议,认为忽略殖民和侵略伤害。 相比德国战后禁止纳粹符号,并在教育中承认罪行,勃兰特1970年在华沙下跪象征忏悔。日本京都大学民调显示六成以上民众反对首相参拜。这些矛盾推动民间组织街头行动,呼吁承认战争责任。 教育领域问题突出。日本历史教科书将南京大屠杀称作事件,将军队行动说成进出,回避侵略事实。这被视为淡化责任,影响下一代认知。德国法律严禁纳粹标志,赢得国际认可。 日本国内调查显示民众对政府参拜不满,积累意见酿成集会。类似2025年8月10日夜间市民烛光游行,反对政客参拜,强调反思战争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东京夏季热浪中,空气闷热地面反射阳光。8月11日清晨,九段下地铁站聚集人群,从周边赶来手持布条纸板。队伍扩大堵塞道路,车辆绕行。 示威者展开标语写反对参拜推动和平字样。中年妇女推婴儿车,孩子扭动。一只手稳车把另一手举牌,汗水流下皮肤变红。老人胸别旧勋章金属闪烁,站直喊承认历史短语声音沙哑。 人群推进脚步杂乱尘土扬起。扩音器领喊回应口号回荡墙外。警察拉警戒线引导,但示威者挥臂衣服湿透。神社大门紧闭鸟居矗立对比喧闹静谧。年轻人分发传单列战犯名单路人阅读加入或走开。空气扭曲擦汗无人退缩取出水瓶分给同伴。 队伍绕外围标语晃动画和平图案。妇女弯腰调整遮阳篷。老人调整勋章继续喊鞋底摩擦。警察增援监视保持秩序仅声音动作表达。午后阴影拉长热浪未减。形成圈轮流发言讲述行动后果听众点头鼓掌扩散。 活动数小时警察干预分散重新集结。手臂颤抖红痕加深喊声渐弱年轻人接替。传单散落风吹。夕阳稀疏收拾握手。推车离开孩子睡着老人步慢地铁。现场零散物品空气残回音。民间坚持历史问题政府立场未变。 示威后人群散去部分上传照片分享影像。媒体报道规模诉求网上讨论增多民众评论责任重要。处理手臂红痕几天消退照顾孩子。退休军人加入类似集会保持压力。行动强化质疑政府未调整政要执行参拜。示威者准备下次推动反思延续。 日本社会对靖国神社分歧持续。民间团体如宗教联盟每年要请中止官方参拜。2025年类似游行设置研讨会线上联动韩国参与。批判政客思考必要性。历史背景2022年百余人反战喊取缔遭干扰。涂鸦事件频发如2024年5月中国人喷漆厕所引发调查。2024年8月19日又现中文涂鸦。警方介入判刑。 国际反应强烈。中国外交部敦促日方谨言慎行彻底切割军国主义。韩国表达失望遗憾敦促反省。2024年8月15日多名内阁参拜引发谴责。神社供奉战犯被视为精神工具。亚洲国家视作军国主义象征。民众调查反对率高推动行动。 教育修改加剧紧张。教科书淡化南京事件进出描述。相比德国明确承认。日本需直视过去避免复活阴影。民间明白人用行动撞击墙壁。历史不清和平空谈。行动分量超过外交。 这件事引发思考,日本如何面对二战遗产?民间行动是否能改变政府态度?欢迎评论区分享看法,一起讨论历史责任与和平路径。
*终于找到答案了!日本为什么不承认侵略战争?2007年,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孙
【28评论】【6点赞】
无语
被日本鬼子迫害的中国人没能等来日本官方的一句道歉,这些受害者已经不在了,我们没有资格原谅日本,血债需要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