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米巨壳问世!中国核潜艇甩掉 “龟背”,这下美军声呐想追我们就难咯 最近,眼尖的网友注意到了中国船舶集团渤海造船有限公司的一则招标公告。 公告提及采购 “14 米组立组圆装配平台”。这一 14 米的数据,瞬间点燃了军迷圈,大家纷纷猜测,这或许意味着中国核潜艇即将用上直径 14 米的耐压壳。 要是真的实现突破,那困扰中国战略核潜艇多年的 “龟背” 设计,说不定很快就要成为历史。 “龟背” 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它其实是潜艇耐压壳直径不足,却要搭载更长的潜射洲际导弹所导致的无奈设计。 设计师只能在潜艇背部加设非耐压结构包裹导弹发射筒,这就形成了那个显眼的大鼓包。 它不仅会加大潜艇的水下航行阻力、拖慢速度,而且水流冲击龟背会产生大量噪音。即使潜艇以 15 到 16 节的常规巡航速度行进,噪音也很突出,让潜艇像个 “水下喇叭”,容易被敌军声呐捕捉,严重影响隐蔽性。 美俄之前都曾解决过龟背问题。美国借助弹头环绕发动机的精巧设计,压缩了 “三叉戟 II” 导弹长度。俄罗斯则直接把 “布拉瓦” 导弹缩短到 12.7 米,让 “北风之神 A” 级核潜艇摆脱了龟背,只是导弹射程也跟着下降了。 但中国核潜艇通常以南海为发射阵地,要覆盖美国关键地区,导弹射程得保持在 1.1 万公里以上,没法学美俄靠缩短导弹长度去解决问题。锻造更大直径的耐压壳,便成了中国必须拿下的关键技术。 打造 14 米直径的耐压壳,可没那么容易。 它要跨过三道难关。 潜艇耐压壳需卷板机把钢板卷成圆形,这就得用到能兼顾巨力与精度的大型卷板机。 其二,特种钢材必须达到超高屈服强度,它是潜艇实现大潜深的安全保障。 还有焊接工艺,高强度钢材焊接时易产生裂纹,这对焊接材料和焊接技术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能突破 14 米耐压壳技术,必然是中国军工人历经无数次探索后取得的成果。 若中国核潜艇真的用上 14 米耐压壳,甩掉龟背,静音性能就能大幅提升,美军声呐想要追踪它,难度将显著增大。不过,潜艇想真正做到 “水下隐身”,还需要更多先进技术的辅助。 像是自然循环反应堆能减少机械噪声。 先进隔振模块、主动降噪技术等能进一步降低辐射噪声。泵喷推进器取代传统螺旋桨,还能抑制水动力噪声。 等这些技术都到位,中国核潜艇就能真正在水下 “销声匿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下一代核潜艇或许还会引入模块化建造技术。 潜艇艇体可拆分成独立模块,先在艇外宽敞环境完成内部系统装配与测试,再组装起来。它能提高建造效率,降低施工隐患。 要是 14 米耐压壳技术与模块化建造技术同时应用,中国核潜艇的建造速度说不定会超出大家的想象。 14 米耐压壳的突破若成为现实,中国核潜艇的战力会迎来质的飞跃。 未来,美军面对的,将是潜行更深、航迹更远、隐蔽性更高的中国核潜艇。深海博弈的棋局上,中国也将拥有更有威慑力的 “落子” 实力。
095核潜艇曝光!中国补齐最后一块军事短板。渤海造船厂曝光的卫星图像显示,
【8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