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当年被卖给美国时,俄美两国都让住在阿拉斯加的俄族人自由选择去留,不想留在阿拉斯加的,免费派船送他们回远东,最终有人选择留在阿拉斯加,有人选择回远东。 1867年,阿拉斯加从沙俄手里卖给了美国,这事可不只是块地换了主那么简单。 住在那里的人,面对新旧世界的交替,得多纠结——是留下在这冰天雪地里继续过日子,还是收拾包袱,搭船回远东老家? 18世纪末,俄国人跨过白令海峡,占了阿拉斯加这块地,还专门弄了个“俄国美洲公司”来管。 起初靠打海獭、卖皮毛还能赚点钱,可时间一长,海獭越打越少,生意赔得底朝天。 阿拉斯加天寒地冻,种不了粮食,吃的喝的都得从老远运过来,成本高得离谱。 沙皇看着这块地,简直是个烧钱的累赘。 1853到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把俄国国库掏得一干二净,欠了一堆债,偏偏阿拉斯加还老让沙皇提心吊胆,怕英国人从旁边的加拿大伸手来抢。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一合计,与其守着这块烫手山芋,不如卖给美国,既能换点钱,还能顺便膈应英国。 1867年,720万美元的交易就这么敲定了,算下来一英亩地还不到2美分。 交易定了,阿拉斯加的俄族人得自己做抉择,条约里写得清楚:俄军得马上撤走,但普通人可以自由选,想留就留,想走俄国政府免费派船送回远东。 阿拉斯加的俄族人不多,顶多几百号,主要是些公司雇员、猎人、商人,还有他们的家人。 很多人已经在那儿住了几十年,跟当地的克林吉特人、阿留申人通婚,生儿育女,早就习惯了这片冰天雪地的生活。 留下意味着得接受美国的管辖,新的法律、新的生活方式,文化上还可能格格不入。 走就得告别熟悉的家,漂洋过海回远东,那地方对很多人来说一样陌生。 留下来的,可能是舍不得这片土地,或者对美国的新生活有点期待,他们继续打猎、捕鱼,或者在新的美国地盘上找点商机。 他们的后代慢慢融进了美国社会,有些还跟原住民混居,形成了特别的文化群体。 选择走的那些人,登上俄国政府的船,驶向远东,路途遥远又辛苦,有人可能是忠于沙俄,有人是不想面对美国的规矩。 回到远东后,他们的生活咋样,历史书里没多少记载,故事大多就这么散了。 这笔买卖,对美国来说可是赚大了,720万美元在当时是大数目,换算到今天大概1.29亿美元,买下这么大一片地,阿拉斯加不光挡住了英国的野心,后来还挖出了金矿、石油,成了美国的宝藏地。 对俄国来说,卖阿拉斯加虽然无奈,但也解了燃眉之急,拿到的钱给国库补了血,还不用担心英国人来抢地盘。 如今再说起阿拉斯加,谁还觉得它是块不值钱的冰地?壮丽的冰川、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文化,早就让它成了美国版图里闪亮的一块。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中华网
阿拉斯加当年被卖给美国时,俄美两国都让住在阿拉斯加的俄族人自由选择去留,不想留在
修竹崽史册
2025-08-12 12:52: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