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商家一算月亏1万谁赢了
在2025年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中,表面看似多方受益,但深挖各方损益后,真正的赢家实为短期流量,而行业生态与长期参与者均面临危机。以下是关键分析:
📊 各方损益对比
消费者:短期红利,长期隐患
短期获利:通过“0元奶茶”“1元汉堡”等补贴,用户享受远低于市场价的外卖。
长期风险:商家为压缩成本可能降低食材品质或使用预制菜,食品安全风险上升;补贴退坡后,消费者已养成低价依赖,价格回升将降低消费意愿。
外卖骑手:收入增长但代价高昂
订单激增使骑手日收入可达300元以上(部分骑手月入近万元)。
代价:劳动强度剧增,事故率上升;平台罚款机制严苛,收入稳定性差。
平台:流量狂欢下的巨额亏损
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家平台订单量屡破纪录,用户黏性提升。
实际亏损:2025年Q2三家平台补贴烧钱超250亿,预计年亏损近千亿。资本输血模式难以为继。
商家:系统性亏损的“冤大头”
典型亏损案例:
湖北茶饮店:19.4元订单,扣除平台抽成和补贴后实际收入仅5.05元,近乎零利润。
粤菜馆:月营收16.2万,扣除平台佣金(8409元)、配送费(2.09万)、商家承担补贴(3.05万)及固定成本后,净亏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