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一农民无意间挖出一个250斤重的“树根”,卖了五千元,到手刀钱还没焐热,就被人告知:那人转手就将这“树根”卖了200万...... 宋顺林生活在四川乐山犍为县芭沟镇,这个地方属于丘陵地带,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当地居民常以农业为生,偶尔采集药材作为补充收入来源。2016年4月,他因妹妹从事药材生意,需要野生葛根,便上山挖掘。这种植物在四川并不稀缺,根茎可入药或食用,过去某些年份还用于充饥。宋顺林根据经验判断一处土包下有葛根,便开始挖掘,过程中发现根部异常庞大,便叫来村里人帮忙。经过几个小时努力,他们挖出长4.2米、重250斤的葛根,其形状酷似奔跑中的人,下部分叉像腿,上部弯曲似躯干。这种奇特形态迅速吸引村民注意,有人拍照上传网络,消息传播开来。 葛根挖出后,摆放在宋顺林家院坝,灰褐色表面布满泥痕,形状奇特引来围观。几天内,网上扩散,一位当地男子开车前来查看。他绕葛根走动几圈,触摸纹理,蹲下细看分叉部位,然后提出三千元收购。宋顺林摇头表示不满,对方看起来急于成交,他强调这种野生巨物难得一见,三千元太低。男子犹豫后加价到四千元,坚持合理。宋顺林装作不愿出售,转身走向屋檐下。男子跟上,又加一千,达到五千元上限。宋顺林同意,两人握手成交。男子叫助手用绳索捆绑葛根,抬上卡车驶离村道。宋顺林接过钞票,数清后塞进口袋。 没过多久,村里传闻那位买家将葛根运到县城,转手给另一位商人。过程辗转几次,先是广东一位经营者听说此事,开车赶来洽谈。他查看照片后,联系首位买家,出价五万元拿下。交易在茶馆完成,双方讨价还价半小时,广东人支付现金,安排货车运走。葛根擦拭干净,摆放在仓库,形状特征更突出。随后,这位广东买家网上发布信息,吸引更多目光。浙江植物饮料公司老板王先生看到,认为适合做企业标志,象征活力与自然。他派人联系,驱车前来检验。王先生戴眼镜,弯腰观察细节,用尺子测量长度,确认重量后提出十万元报价。广东买家拒绝,强调稀有性,两人反复商议,价格逐步攀升到十五万,又到十八万。 谈判持续两天,王先生多次打电话咨询同事,广东买家不时走开假装接电话。最终,第三天上午,他们达成共识,王先生支付两百万元全款。助手用布包裹葛根,抬上运输车固定后开走。整个过程从五千元起步,层层转手,价格翻倍上涨。宋顺林在家听到传闻时,正喝水,有人上门告知细节。他放下杯子,走出院子眺望远山,继续日常劳作。记者上门采访,他站在门口,双手抱臂,描述交易经过,说起初不知后续,但现在已成定局。 两百万元成交后,葛根运到浙江公司,擦洗上蜡,摆放大厅作为展示。王先生安排摄影师拍照,用于宣传材料,形状像奔跑人影的特征突出强调。宋顺林留在村里,继续耕田和采药。记者采访他时,他靠墙边,双手插兜,说卖出后没多想,以后遇类似会多观察。生活照旧,没再挖出同类物品。 宋顺林的态度值得思考。他接受现实,认为意外所得已属赚取,以后会更谨慎。这反映出务实心态,避免后悔纠缠。相比之下,买家们逐利行为虽正常,但也暴露投机成分,转手获利依赖信息优势。事件无明显负面人物,只是市场常态。但它警示,普通人需拓宽知识面,避免类似遗憾。在当下社会,类似故事频现,如古董或矿石被低价卖出,后高价拍卖。 更深层看,这关乎运气与努力的辩证。宋顺林挖出葛根靠运气,但后续价值挖掘靠他人眼光。假如他多了解市场,或许能直接卖高价。但现实中,许多农民忙于生计,无暇研究。这事件推动当地反思,提升农业附加值,如开发特色产品。葛根作为中药材,有清热解毒功效,若加工成饮料或工艺品,能创造更多就业。 事件后,宋顺林生活未变,继续种地采药。这显示出农村生活的稳定性,也反映认知提升的缓慢。浙江公司用葛根做标志,成功宣传,销量或有提升。这链条从山村到城市,体现了城乡差距。政策层面,鼓励农民学习电商或鉴定技能,能缩小这种差距。类似案例在其他省份也有,如挖出奇石或古树根被高价收购。 总体而言,这个故事不是孤例,而是社会镜像。价值判断主观,取决于视角。宋顺林的经历教导,满足于已有不失为智慧,但追求知识能开阔道路。在快节奏时代,信息获取易如反掌,却需主动学习。假如每个人多问一句“它还能怎么用”,或许就能抓住更多机遇。这事件接地气,却有深刻内涵,提醒普通人别让认知局限了财富。
2016年,四川一农民无意间挖出一个250斤重的“树根”,卖了五千元,到手刀钱还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8-10 14:19:25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