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80岁的蒋碧薇在台湾逝世。去世时,她的卧室里挂着《琴课》,那是徐悲鸿为她画的肖像。她的书房里,也有一幅她的肖像:头发上插着白花,面容憔悴,那是张道藩的画作。
她的一生是围绕着这两个男人的故事,只有爱情,没有婚姻。
蒋碧薇出生于江无锡宜兴的名门大户,她的父亲是饱读诗书的学士,曾任复旦大学教授。她从小便跟着父亲读书识字,颇有大家闺秀之风范。
13岁时,她被许配给苏州的名门望族查家二公子,可谓门当户对。
可是,她无法忍受查家公子的一次考试作弊行为。18岁时,她与22岁的徐悲鸿私奔日本。蒋家还因此演了一场蒋碧薇的"哭丧戏”。之后一起陪徐悲鸿赴法国游学。
在巴黎期间,徐悲鸿与张道藩以兄弟相称,徐悲鸿是二哥,张道藩是三弟。1926年,三弟给27岁的二嫂蒋碧薇写了第1封情书,表达了"我爱你”。
徐悲鸿忙于艺术,无暇陪伴蒋碧薇。暖男张道藩给了蒋碧薇无微不至地关爱。
1938年,徐悲鸿为了孙多慈,登报声明,欲解除他与蒋碧薇的同居关系:“鄙人与蒋碧薇女士,久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一切视野,概由其个人负责,特此声明。”
1945年,徐悲鸿为了与廖静文结婚,再次报刊上发表启事:“悲鸿与蒋碧薇女士因意志不合,断绝同居关系已历八年,中经亲友调解,蒋女士坚持己见,破镜已难重圆,此后悲鸿一切与蒋女士毫无干涉,兹恐社会未尽深知,特此声明。"
蒋碧薇忍无可忍,她毫不犹豫地将徐悲鸿告上法庭。
经律师调解,徐悲鸿和蒋碧薇于1945年底离婚,徐悲鸿需支付蒋碧薇现金100万,画作100幅,收藏古画50幅,儿女抚养费每月各两万。
在当时,这些费用相当于是一笔巨款,但徐悲鸿接受了。
1949年,蒋碧薇只身一人跟张道藩去了台湾,两人同居一室。张道藩的法国妻子苏珊无奈地去蒋府告状。
蒋碧薇跟张道藩一起纠缠了30多年,在台湾同居了10年。
一边是美人迟迟暮的情人,一边是事业、名誉及地位,张道藩像大多数男人一样选择了后者。
在蒋碧薇人生的最后20年里,她独自靠出售徐悲鸿的画作生活。
蒋碧微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她不顾一切地追求自我、追求爱情、追求自由。无论是她少女时的私奔,中年时的失落惆怅,还是晚年的孤单一人,都令人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