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 美国商务突然宣布 2025年8月9日,美国商务部突然下令,要求哈佛在9月5日前提交所有联邦资助科研项目的专利清单,否则可能收回专利授权。哈佛可是有5800多项专利,这下麻烦大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哈佛手里握着的联邦资助专利足足有 5800 多项,去年光靠这些专利和 650 多家企业签的技术许可合同就有 900 多份。一旦专利授权被收回,这些合作全得黄,每年数十亿的收益打了水漂不说,多少基于这些专利的新药、新技术研发都得戛然而止。 美国商务部这次搬出的 "尚方宝剑",是 1980 年通过的《拜 - 多尔法案》。这法案说起来挺简单:政府掏钱资助的科研项目,搞出来的发明创造不能光躺在实验室里,得想办法转化成产品,让老百姓受益。要是高校或者企业拿着这些专利不作为,政府有权收回授权,转给其他能干活的机构。 但问题是,这法案都用了四十多年了,从没见过对哈佛这种级别的顶尖学府动真格的。要知道,哈佛这些年靠着联邦资助专利搞出的成果可不少 — 从治疗癌症的靶向药,到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再到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材料,随便拎出一个都可能改变一个行业。 有人可能会说,政府掏钱搞的研究,让民众受益不是天经地义吗?这话没错,但里面的门道可深了。哈佛这些专利可不是锁在保险柜里睡大觉,去年光技术许可费就收了 23 亿美元,这些钱又投回了实验室,养活了上万个科研岗位。更别说那些基于专利成立的初创公司,加起来创造了超过 80 万个就业岗位。 那美国商务部为啥偏偏这时候对哈佛下手?这里面的水可就深了。 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这两年美国政府和顶尖高校的关系早就不像以前那么铁了。从前年开始,美国司法部就盯上了高校的国际合作项目,尤其是和 "敏感国家" 的合作。哈佛因为拒绝提交与中国高校合作的细节数据,去年就被司法部罚了 1200 万美元。 更让人觉得不对劲的是,这次要交的专利清单里,特别提到了 "是否要求在美国进行大量制造"。这话听起来像是担心技术外流,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冲着那些可能影响产业格局的核心技术来的。 就拿生物医药领域来说,哈佛有 237 项联邦资助的专利涉及新冠疫苗、抗癌药物等关键技术,其中 18 项已经被辉瑞、默克等药企用于生产,一旦要求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这些企业在全球的供应链都得重构,药价说不定要翻好几倍。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美国商务部的时机。就在半个月前,哈佛刚刚宣布和一家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达成合作,要用一项联邦资助的基因编辑专利开发罕见病药物。消息一出来,美国参议院就有议员跳出来骂,说这是 "把美国的核心技术拱手让人"。 现在再看商务部这道命令,不少人都在猜:这到底是真要查专利转化,还是借题发挥,给高校的国际合作套上紧箍咒? 哈佛那边也不是吃素的。8 月 10 日,校长艾伦・加伯就公开表态,说商务部这道命令 "严重侵犯了学术自由",还说哈佛会 "用一切合法手段捍卫自己的权利"。这话听着硬气,但真要跟政府掰手腕,哈佛的压力可不小。 要知道,哈佛每年能拿到的联邦科研经费超过 50 亿美元,差不多占学校科研总预算的三分之一。要是把商务部惹急了,不光专利保不住,以后能不能拿到经费都难说。 但这事的影响可不止哈佛一家。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这些顶尖学府,手里的联邦资助专利加起来有 3 万多项,全都在盯着哈佛这事的走向。要是哈佛真被收回专利,那其他学校说不定也得遭殃。 更要命的是那些靠着高校专利吃饭的企业。就像波士顿附近的 "Route 128" 科技走廊,这里聚集了 2000 多家初创公司,其中三分之一的核心技术都来自哈佛的专利许可。要是专利授权黄了,这些公司轻则裁员,重则直接关门。 现在离 9 月 5 日的 最后期限,还有不到一个月,哈佛和美国商务部之间的这场斗争已经成了全球学术界的焦点。有人猜哈佛可能会偷偷删改专利清单,把一些敏感技术藏起来;也有人说商务部其实就是想敲山震虎,最后不一定真会收回授权。 但不管结果怎么样,这事儿已经给全球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了个醒:以后拿政府的科研经费,可能得先想清楚 — 这钱好拿,但要付出的代价,说不定比想象中大得多。
最近因为美国加征关税,我发现一件特别搞笑的事。过去,台湾国民党如夏立言、蒋万安、
【140评论】【7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