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安徽学霸韩衍隽,因全国竞赛获得一等奖,获得保送清华的资格。然而,他却断

韫晓生 2025-08-09 13:16:29

[中国赞]安徽学霸韩衍隽,因全国竞赛获得一等奖,获得保送清华的资格。然而,他却断然放弃保送资格,执意参加高考。不出所料,他以705分的傲人成绩,荣获全省理科状元!不仅如此,进入清华后,他的成绩更加惊人,又获得了“清华学神”的称号!   (信源:中国网教育——“清华学神”韩衍隽:拒绝保送清华,考上理科状元,他为何如此牛?)   2014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答辩现场,气氛有些凝重。轮到一位叫韩衍隽的本科生发言时,他亮出了自己的成绩单。全场先是静得掉根针,随即炸开了锅。   那份成绩单确实有点“离谱”:20门核心课程,15门满分100,4门99,剩下1门98。这样的成绩,就算是在清华这个尖子生扎堆的地方,也足以封神。人们都在谈论这个“学神”的诞生,可这背后,真的只是天赋那么简单吗?   想看懂韩衍隽,得把时间拨回到他故事的起点。他成功的基石,无非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另一个是刻在骨子里的认真。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因为父母工作忙所以也没时间管他,但是他自己从小就很自律。   而他自己对学习也是很有兴趣的。不仅阅读大量的课外书,而且还从小就喜欢数学,一头扎进了数学的海洋里。   如果说自驱力是他的油门,那严谨就是他的方向盘。这种严谨是日常习惯,而非为应付考试。他的老师回忆,韩衍隽做题时,平时就像考试一样,卷面工整、步骤清晰。   而且他还能不受外界所影响,他去同学家写作业,虽然周遭有很多的干扰,但他总能不受影响。他妈妈回家检查,发现作业字迹和质量与在家写的一样。能将“极致”落实到每个细节,这是他日后攻克硬核学术问题的基本功。   不过,仅有好品质不够,真正塑造人的往往是岔路口的选择。韩衍隽人生中的两次关键拒绝,暴露了他远超同龄人的清醒与野心。高中时,他就已经获得了物理和数学的国家级大奖,几乎拿到清华大学保送资格,这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但他拒绝了,不要保送生标签,要在高考用实力证明自己。他顶着众人不解走进考场,最终以705分成为安徽省理科状元,迈进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几年后,相似的选择题又摆在了面前。即将毕业的他,成绩顶尖,母校清华希望他能“直博”,继续留校深造。这无疑又是一条平坦光明的康庄大道。然而,韩衍隽再一次说了不。   在他看来,清华虽好,可他想做的事,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国际战场。于是,他放弃了安稳,选择了挑战,并在2015年顺利进入斯坦福大学,掀开了人生的新一页。   事实证明,两次选更难的路未拖慢他脚步,反让其人生越走越开阔。在清华,他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不仅早早获得双学位,还能有时间研究数学难题。而这期间他也参加了很多比赛,荣誉不断。   而在斯坦福,他也是全力投入他所研究的项目中,甚至发表多篇论文。他当时的导师,一位斯坦福终身教授评价他已超出对斯坦福最优秀博士毕业生的预期。   支撑他一路闯关,从不懈怠的,到底是什么?答案其实早就在那场奖学金答辩会上说出来了。当被问到理想时,他回答得很平静:“用自己有限的精力,去攻克人类未知的问题,为人类谋幸福,为世界文明做贡献。”这句没什么豪言壮语的话,却成了他所有选择的底层代码。   回过头看,韩衍隽的故事其实画出了一个清晰的闭环:内在的热爱与极致的严谨打下地基,而敢于走窄门的勇气和仰望星空的目标则为他指明了方向。他让我们看到,所谓“天才”,远非一个单一的标签。   天赋或许决定了起点,但真正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持续的自我驱动、务实的做事风格,以及超越个人得失的格局。我们也许没有他的智商,但他身上那种严于律己的狠劲、清晰的规划、敢于选择的勇气,对任何人来说,恐怕都比天赋更重要。   韩衍隽为自己的人生选了最陡峭的山峰,那么屏幕前的你我,当安逸的平地与陡峭的山峰摆在面前时,又会选择一条怎样的路?  

0 阅读:193

评论列表

暗夜幽思

暗夜幽思

2
2025-08-09 13:54

我就想知道他回国了没,如果留在国外变成美国人,那么越优秀对国家民族的危害越大,敌之英雄,我之仇雠。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