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记者问毛主席:“如果资本主义复辟,无产阶级会再次成为被剥削者吗?“ 毛泽东1893年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农民家里,从小接触农村劳作艰辛,早年辍学务农,对剥削制度产生不满。青少年时期,他求学于长沙,接触新思想,积极参与学生运动。1911年革命浪潮中,他短暂从军,退伍后继续自学,1918年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结识进步人士,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这段经历让他坚定革命信念。1921年,他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从基层做起,推动农民运动。1927年秋收起义后,他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发展红军力量,推行土地改革。长征途中,他领导队伍克服重重困难,抵达陕北。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延安整顿作风,制定统一战线策略。1945年,他当选中央委员会主席,领导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统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出任主席,推动土地改革和工业化建设。1950年代,他指导社会主义改造,探索中国道路。晚年,他重视外交,1972年接待尼克松,促进中美关系缓和。他的著作涵盖军事、哲学等领域,对中国革命影响巨大。 这个提问发生在1972年,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关键期,有人担心修正主义势力抬头,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毛泽东认为,这种担心低估了实际情况。他指出,那些搞修正主义的人并不真正理解资本主义本质,他们最多只能让国家倒退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因为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专属,他们不会允许中国独立发展成资本主义国家,只会把中国当作原料基地和市场倾销地,维持附属地位。这观点接地气,直击要害,避免了盲目恐慌。 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不会被动接受这种倒退。假如修正主义篡夺权力,群众会自然反抗,就像历史上农民用工具反抗土豪,工人示威,学生表达意见那样。领导层如果脱离人民,搞官僚作风,人民就有理由推翻他们。他多次提到,县委以上干部掌握国家命运,必须保持艰苦奋斗,避免形成脱离群众的集团。假如中央出问题,各省可以独立行动,反对修正主义,就像过去蔡锷起义反对袁世凯一样。儿子一代如果走偏路,孙子一代必然暴动,因为人民对现状不满。这逻辑简单明了,提醒大家革命不是一劳永逸的事。 进一步看,毛泽东警惕混进党内、政府和军队的资产阶级分子。这些人一旦得势,就会试图夺权,推行反动政策。人民需要高度警觉,无产阶级专政的核心是保护群众,而不是镇压他们,这与国民党或资产阶级专政形成鲜明对比。假如右派政变发生,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的革命力量不会坐视,他们会组织起来反击。武装斗争是关键,枪杆子出政权,阶级社会中革命不可避免,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让人民掌权。这观点源于马克思主义,强调造反有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毛泽东还指出,先进分子和共产党人有责任团结中间层、动摇者,帮助他们站稳立场。马克思主义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是造反有理。修正主义出现,必然有力量与之对抗。人民群众会逐步觉悟,拥护真理,世界革命终将胜利。这些话不空洞,结合中国实际,鼓励大家在日常中保持警惕,避免小问题酿成大祸。 1972年后,毛泽东继续关注国家事务,推动外交,如接待多国领导人,促进国际关系改善。1973年,他参与经济计划讨论,强调农业工业平衡。1974年健康下降,但仍坚持工作。1975年批准多项外交协议。1976年唐山地震,他指示救灾。9月9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全国哀悼,遗体供瞻仰。他的思想指导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他的著作被广泛学习,影响深远。
宋美龄到死都不愿见宋庆龄,两人却立下相同遗嘱,内容令人心酸1981年5月中旬,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