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裸女组成的“阴门阵”可以对抗火炮,最早使用的是明朝的杨应龙叛乱,叛军逼迫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8-08 18:17:11

古人认为裸女组成的“阴门阵”可以对抗火炮,最早使用的是明朝的杨应龙叛乱,叛军逼迫妇女裸身拿着簸箕挥舞,并且投掷牛羊狗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那一年,播州的山风似乎吹得格外阴冷,城墙上,几百名衣不蔽体的妇女站成一排,怀里抱着簸箕,脚下站不稳地发着抖,敌人已经兵临城下,火炮一门接一门地对着她们的方向,这场看起来像是闹剧的阵仗,背后却藏着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的历史。   贵州播州,地处西南边陲,自唐代以来,一直由杨氏土司家族世代掌控,到了明代,这块地方名义上归附中央,实际上却依旧是杨家的私人王国,到了杨应龙这一代,播州已传了二十九世,按理说,这样的家族,应该深谙治地之道,然而杨应龙偏偏把老祖宗辛辛苦苦维系的基业,活生生毁个干净。   杨应龙继位时才二十一岁,天资聪慧,手段也算果断,他靠着帮助明军平定叛乱,换来了中央的褒奖,飞鱼服、将军衔接连加身,看上去似乎前途无量,然而,这些光鲜背后,是他对播州百姓的无情压榨,他强征税款,甚至提出“人丁钱”的苛政,若是交不上,就得拿女儿抵账,稍微有点反抗的,不是被砍手就是活埋,他治下的播州,早已怨声载道,连周边的土司和当地大姓也对他心怀不满。   他并非全然狂妄,而是有他的算盘,他先是讨好朝廷,送上木材、战马,换来更高的地位,又在战事中表现活跃,屡立战功,可这份“忠诚”只是权宜之计,等到兵力充足,他便开始扩张私军,修筑海龙囤等要塞,连箭矢都堆得像山一样高,与此同时,他还在播州修建龙庭,用的琉璃瓦比皇宫还扎眼,出行排场更是直逼亲王,这种种行为,已经引起了中央的警觉。   更严重的是,他的行为早已危及到周边势力的生存,播州不只有他一家土司,还有五司七姓这些地方势力,他不但强占他们的土地,还时不时地借口清剿“盗匪”而大开杀戒,一次,他因为怀疑妻子不忠,不但将其处死,还灭了岳父一家老小,这一举动,直接触怒了朝廷,万历皇帝下令罢免其官职,召其入京问罪。   他当然不肯束手就擒,既然已经撕破脸皮,那就干脆撩开战袍,他起兵反叛,攻城掠地,在綦江一带烧杀抢夺,还将缴获的明军耳朵串成一串,高挂旗杆,此后六年,他凭借地形险要,多次击退官军,甚至还玩了一出假投降,骗得明军松懈后反手一击,打得对方节节败退。   朝廷终于痛下决心,调集重兵,由李化龙总督军务,带着二十几万军队从八个方向联合进攻,叛军兵力虽少,但凭借山地优势和重重设防,一时间竟也难以攻破,杨应龙手下的士兵是从苗寨中征来的悍勇之徒,习惯赤膊上阵,擅长近战,他们在山林中穿梭如鬼魅,曾让不少明军主将头疼不已。   然而,真正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后来采取的防御策略,那年四月,明军围攻娄山关,杨应龙见敌军火炮凶猛,步步紧逼,便听从了一位道士的建议,在道士看来,火器属阳,而女性属阴,阴能克阳,若能在城墙上布阵妇女,或许可以压制炮火的威力。   于是,那一幕令人震惊的“阵法”就这样登场了,上百名妇女被赶上城头,衣衫尽褪,手举簸箕,一边哭号一边站立,城下的明军士兵一时愣住,不知该不该继续射击,炮手犹豫,指挥官却毫不动摇,命令继续轰击,炮火响起,血肉横飞,那些原本被当作“护身符”的妇女,瞬间倒下,她们的哭声中,没有神秘的“阴气”,只有对杨应龙的恨。   这场迷信主导的战术,不但没能阻挡明军,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愤怒,后来,攻破海龙囤时,正是这些被逼无奈的普通人,偷偷为明军指路,引兵入城,杨应龙最终在火海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前咒骂道士欺骗了他,却没意识到,是他一手制造的暴政,才真正断送了一切。   这场叛乱,史称“播州之役”,是万历时期最重要的三次大征之一,明朝为此耗费巨大,不仅动用数十万大军,还投入大量粮草和军械,虽然最终剿灭叛乱,废除了播州宣慰司,改设流官治理,但代价沉重,播州地区百姓死伤无数,山河破碎。   更讽刺的是,这种用女性“克制”火炮的战术,并非杨应龙独创,在此后几十年里,类似的阵法反复出现在各路叛军和起义军中,张献忠在攻打中原时,就曾掳掠妇女,用尸体倒插在地,试图扰乱明军炮阵,李自成围开封时,也让妇女裸身站在壕边叫骂,希望让守军开炮失准,太平天国时期,这种阵势甚至一度被当作“护法之术”传承下来。   这些做法背后的逻辑,来源于古人深信不疑的阴阳五行观念,他们认为女性属于“至阴”,而火器乃“至阳”,用阴制阳,天经地义,然而战争是冷酷的,炮弹不会因为敌方的性别就转弯,真正决定胜败的,从来不是神秘的力量,而是人心和理性。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