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诸葛亮独子诸葛瞻,与邓艾带领的大军展开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誓死不

虎虎聊娱乐 2025-08-08 17:18:06

263年,诸葛亮独子诸葛瞻,与邓艾带领的大军展开汉魏最后一战——绵竹之战。誓死不降的他,最终战死。开战前,诸葛瞻曾仰天长啸,对身边的部下说:“我作为朝臣,此生有三大憾事。”没过多久,刘禅就带着文武大臣,投降了曹魏。 在三国末期,蜀汉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役悄然打响。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军抵挡邓艾大军,战场上他仰天长啸,吐露三大憾事,这是否预示着蜀汉的结局?战火中隐藏的遗憾,将如何影响历史走向? 蜀汉从刘备建国起,就靠诸葛亮这样的忠臣支撑。诸葛亮在234年北伐时病逝五丈原,那时诸葛瞻才七岁。他母亲黄氏,早年随诸葛亮入蜀。诸葛瞻小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没继承父亲的军略才能。17岁娶刘禅女儿,入仕当骑都尉,后来升到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军师将军,一直到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这些职位多沾父亲的光,实际政绩平平。   诸葛亮死后,蜀汉先由蒋琬、费祎掌权,他们主张休养生息,不爱大动干戈。费祎253年被刺杀,姜维当了大将军。他是诸葛亮弟子,原天水人,坚持北伐。从238年到262年,姜维出兵十一次,每次都因粮草短缺、魏军顽抗而失败。这把蜀汉国力耗得差不多了,百姓日子苦,军队士气低。朝里黄皓这个宦官得宠,乱插手政务,搞得内部一团糟。诸葛瞻看不惯姜维的穷兵政策,曾上书建议用阎宇换姜维,没成。后来他和董厥联名,说北伐伤国本,把姜维贬成益州刺史。可蜀汉已内忧外患,曹魏司马昭掌权,势力强盛。 263年秋,司马昭发兵灭蜀,三路大军来袭。钟会主力从汉中打,诸葛绪堵姜维,邓艾带三万兵走阴平小道。那路山高崖陡,邓艾军裹毡滚坡,七天下来只剩两三千人,到江油。守将马邈直接降了,邓艾继续南下。刘禅听说,赶紧派诸葛瞻带几万兵去挡。诸葛瞻先到涪县,停在那儿看情况。部将黄崇劝他占险要地,堵邓艾路,他没听。结果邓艾逼近,诸葛瞻退到绵竹。 绵竹是平原,守起来难。邓艾派人劝降,许封琅邪王。诸葛瞻拒了,还杀了使者。开战前,他对部下说三大憾事:内没能除黄皓,外没能制姜维,进没能守江油。这三大憾事点出蜀汉问题,黄皓误国,姜维耗力,守土失机。结果仗一打,蜀军败了,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都死在阵上,那年诸葛瞻36岁,诸葛尚19岁。邓艾筑京观,还佩服他们的气节。 绵竹丢了,邓艾直奔成都。刘禅见没希望,开城降魏,蜀汉就这么亡了。姜维先假降钟会,想反击,后事败自杀。蜀汉灭亡,根子在内政乱和军略错。黄皓这种人专权,姜维北伐虽有心,但没量力行,导致国弱。诸葛瞻虽没大本事,但效忠朝廷,战死不降,这点值得肯定。  

0 阅读:80

评论列表

悟慧

悟慧

2
2025-08-08 20:43

所以说刘禅还不如崇祯,人家明朝最后一帝,死的有血性,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本就是帝王担当,他爹刘备当初被曹操撵着到处跑,也没说投降,孙权被曹操数倍大军压境,也是照打不误,什么考虑百姓安危完全就是扯,个人贪生怕死罢了。

猜你喜欢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