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53岁的慈禧爱上了20岁的侍卫那尔苏,当晚就临幸了他,哪成想,这个举

历史闪电侠 2025-08-08 14:49:04

1888年,53岁的慈禧爱上了20岁的侍卫那尔苏,当晚就临幸了他,哪成想,这个举动害苦了那尔苏...

晚清时期紫禁城里流传着一桩隐秘往事,这事得从光绪十四年说起。

那年春天御花园里发生件怪事,原本负责巡夜的侍卫那尔苏被调去颐和园当差,隔三差五往老佛爷寝宫跑,后来竟把性命都搭进去了。

那尔苏是蒙古科尔沁亲王伯彦讷谟祜家的长子,祖上跟着多尔衮打过仗,世代都是镶黄旗里的显贵。

这小伙子二十出头年纪,长得浓眉大眼身板结实,骑射功夫在侍卫里数一数二。

要说进宫当差也有三年光景,平日里就是跟着御前大臣在宫墙根转悠,哪想到会撞上改变命数的机缘。

那天晌午头,那尔苏刚换完岗往值房走,忽然听见假山后头传来女人惊叫。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正瞧见只野猫张牙舞爪要往凤辇上扑。

说时迟那时快,这侍卫拔出佩刀就劈,刀光闪过野猫当场毙命。

可血点子溅到轿帘上,里头坐着的慈禧太后登时沉了脸。

按说护驾有功该赏,可老佛爷偏要治他惊驾之罪。

那尔苏跪在青石板上直冒冷汗,忽听得轿子里飘出句:"抬起头来。"

这一抬头不要紧,帘子缝里那双丹凤眼直勾勾盯了他半盏茶工夫。

当天夜里李莲英就传话,说太后要调那尔苏到颐和园当差。

要说这李总管可是人精,早看出老佛爷的心思。

自打咸丰爷驾崩,慈禧守寡二十多年,如今大权在握难免寂寞。

可满朝文武都盯着,总不能学唐朝武则天养面首。

李莲英想了个绝妙法子——每日往太后寝宫送洗澡水的樟木桶,足有半人高,正好能把个大活人装进去。

那尔苏起初吓得直哆嗦,可架不住总管大人威逼利诱。

这小伙子心里也明白,攀上太后这棵大树,别说自己前途无量,整个博尔济吉特氏族都能跟着沾光。

就这么着,檀木桶里藏着活人,三天两头往太后寝宫送。

宫里太监们心里跟明镜似的,可谁也不敢多嘴。

日子一长,那尔苏在朝堂上平步青云,先是升了乾清门侍卫,接着当上銮仪卫大臣,没两年功夫就混到御前头等侍卫的职位。

按《清史稿·职官志》记载,这銮仪卫总管可是正二品大员,寻常八旗子弟熬一辈子都够不着。

他父亲伯王看着儿子官运亨通,起初还当是祖坟冒青烟,直到有天发现儿子脖子上挂的赤金链子不对劲。

那年腊月祭祖,伯王瞅见儿子贴身戴着个金葫芦坠子,上头錾着五爪团龙纹。

这种制式只有宫里主子才能用,吓得老王爷差点背过气去。

连夜把儿子叫进祠堂,拐杖往青砖地上杵得咚咚响:"你小子作死也不挑地方,太后的凤床也敢爬?"

这时候那尔苏才说了实话,原来慈禧待他确实不薄,光赏赐的珍宝就装满两箱子。

可宫里规矩森严,这事要是漏了风声,别说他自个儿性命难保,整个博尔济吉特家族都得跟着遭殃。

老王爷听完瘫坐在太师椅上,祖孙三代拼死拼活挣下的功名,眼瞅着要毁在这档子事上。

转过年开春,伯王带着儿子回科尔沁草原祭祖。

站在祖父僧格林沁亲王墓前,那尔苏摸着脖子上金葫芦直掉眼泪。

这物件是太后赏的,说是蒙古勇士的护身符,哪曾想成了催命符。

老王爷咬着后槽牙发话:"咱们家世代忠良,不能毁在你手里。明儿你就给我称病辞官,滚回草原放马去!"

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那尔苏前脚递了辞呈,后脚太后就派太医来瞧病。

李莲英亲自带着人参鹿茸上门,话里话外透着威胁:"太后跟前红人突然撂挑子,知道的说是身子骨弱,不知道的还当咱们苛待功臣呢。"

这话把伯王吓得三天没合眼,最后把心一横,让儿子自己选条出路。

光绪十六年正月十五,那尔苏跟着阿玛回科尔沁老家上坟。

在祖父墓碑前,小伙子掏出金葫芦看了又看,最后一狠心塞进嘴里。

这金器不比毒药,吞下去卡在肠子里要疼上三天三夜才能咽气。

可为了保全家族名声,这苦头他得生生受着。

消息传到京城,慈禧在养心殿发了通邪火,摔碎两个官窑茶碗。

内务府记载,太后特意下旨追封那尔苏为"诚慎贝勒",赏了五百两银子治丧。

可明眼人都知道,这追封来得蹊跷——按大清律例,非皇室宗亲不得封贝勒,那尔苏这恩典算是破天荒头一遭。

要说这事里最精明的还是李莲英,自打那尔苏吞金,太后身边再没添过新人。

李总管把当年经手这事的小太监都打发去守陵,自己倒是稳坐总管之位直到太后驾崩。

后来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提到过这事,说老太监们闲聊时漏过口风,可具体细节谁也不敢深究。

如今故宫档案馆还存着那尔苏的履历档,上头清清楚楚写着"光绪十六年正月病故"。

可科尔沁草原的老牧民至今还在传,说有个蒙古勇士为保家族名声,生生吞了太后的定情信物。

这故事听着像戏文里的桥段,可翻开泛黄的宫档,那些朱批御笔又让人不得不信。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历史闪电侠

历史闪电侠

关注我 !带看到不一样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