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蓝玉率15万大军北征,活捉80000蒙古贵族。朱元璋大喜:“朕要封你

文山聊武器 2025-08-07 18:29:52

1388年,蓝玉率15万大军北征,活捉80000蒙古贵族。朱元璋大喜:“朕要封你为梁国公。”蓝玉回了一封信,朱元璋大怒,蓝玉却哈哈大笑。 蓝玉出生在安徽定远一个农家,早年日子苦,靠种地过活。元末乱世,他投军,从底层士兵干起,跟着姐夫常遇春打仗。每次上阵,他总冲在前头,积累了不少军功。洪武四年,因为平叛有功,被封永昌侯,管起了军务。他的姐姐嫁给常遇春,常遇春闺女又嫁给太子朱标,这层关系让他成了朱标的舅舅。蓝玉闺女嫁给蜀王朱椿,进一步拉近了和皇家的纽带。洪武二十年,他当右副将军,在辽东打败纳哈出,抓了不少俘虏和牲畜。蓝玉用兵灵活,多次帮明军转败为胜,成了部队里的骨干。 蓝玉的军旅路子,显示出明初将领的典型轨迹,从贫民到侯爷,全靠战场拼杀。历史资料里,他的早期战役总有模式:先设伏,再突击,抓俘虏多。为什么家庭关系对他升迁这么关键?因为在朱元璋时代,信任往往从亲戚圈开始。要是没这些联姻,他的军功会不会打折扣?想想看,这反映了王朝开国时的权力动态,靠血缘稳固位置。 洪武二十一年,北元新皇帝脱古思帖木儿上台,老侵犯明边境,朱元璋就派蓝玉带15万兵北上讨伐。部队从京师出发,一路推进到捕鱼儿海附近。蓝玉指挥分路合击,避开敌军耳目。抵达百眼井时,没见敌踪,他差点撤兵,但手下王弼建议继续探,结果在东北八十里找到蒙古营地。明军夜袭,抓了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还有妃嫔公主和官属三千多,蒙古男女七万七千,总近八万。还缴了宝玺、金银印信和十五万头牲畜。捷报回京,朱元璋高兴,写信说要封蓝玉梁国公。蓝玉回信说这是他该得的,朱元璋看后生气。蓝玉听说皇帝不满,还笑话说抓八万蒙古人也有罪,这国家谁有功。 这场北征是蓝玉生涯高光,抓了近八万俘虏,彻底打击北元势力。但为什么朱元璋从高兴变生气?蓝玉回信太自傲,触了皇帝的底线。历史里,这种君臣互动常见,功臣容易忘形。蓝玉途中霸占蒙古王妃,导致她自杀,这事儿传回,更让朱元璋不满。本来想封梁国公,结果改成凉国公,一字差,天壤之别。凉国在甘肃,穷山恶水,和中原富庶的梁国没法比。 蓝玉凯旋后,朱元璋知道霸占王妃的事,封赏降级。他继续嚣张,家奴抢民田,贩私盐,到云南运货赚钱。家里奴仆几百,在院子建商铺,召工匠做买卖。洪武二十五年,家奴伤了军马,就因为马踩了麦苗。朱元璋没罚蓝玉,反而杖责管马官员。蓝玉手下士兵横行,抢东西不眨眼。为什么朱元璋这么纵容?因为蓝玉支持太子朱标,朱标是继承人,朱元璋不想动儿子的臂膀。洪武二十五年,朱标37岁病死,这成了转折。次年,朱元璋抓蓝玉,说他谋反,三天内处死,用剥皮实草的酷刑,还灭三族,株连上万。 蓝玉的后期行为,积累了太多怨恨,从抢田到伤马,全是死罪,按大明律该砍头。可朱元璋先前睁眼闭眼,没真罚。历史显示,这种宽容往往是暂时的,一旦时机变,就秋后算账。蓝玉被抓后,锦衣卫审讯,很快就结案。剥皮实草是朱元璋专治贪官的法子,残忍到极点。灭三族意味啥?不光杀他,还株连亲戚,断了后路。蓝玉一生打仗,功劳大,却落得身败名裂。

0 阅读:169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