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梅内伊做出决断,保守派大将出任要职,防止改革派总统染指军权! 伊朗总统佩泽希

易云的世界 2025-08-07 17:16:52

哈梅内伊做出决断,保守派大将出任要职,防止改革派总统染指军权!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正式签署命令,任命拉里贾尼为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之前担任这一职务的艾哈迈迪安则有可能改为负责“特殊战略事务”。 伊朗政坛近日上演了一场权力制衡的经典戏码。总统佩泽希齐扬虽签署任命书,将保守派元老拉里贾尼推上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要职,但背后实为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意志。 这场人事变动绝非简单换将,而是86岁的哈梅内伊为遏制改革派扩张、巩固保守派掌控军权核心的关键布局。 军事溃败催生的权力重组。拉里贾尼的任命与6月以伊12日冲突直接相关。以色列的精准打击暴露了伊朗军事体系的致命缺陷:革命卫队与国防军指挥脱节、防空系统形同虚设、高级将领遭“斩首”后反应迟缓。这场军事溃败让哈梅内伊不得不启动改革,但前提是确保军权不落入改革派手中。 新成立的国防委员会由改革派总统佩泽希齐扬挂帅,表面赋予其协调军事事务的权力,实则被架空为“技术修理工”,委员会仅负责整合作战效率,真正的战略决策仍由最高国安委把持。 而拉里贾尼执掌国安委秘书处后,可直接监控总统的国防提案,必要时动用宪法赋予哈梅内伊的最终否决权。这种“虚位实权”的设计,既回应了民众对军事改革的呼声,又守住了保守派的权力底线。 拉里贾尼的“双面”角色。72岁的拉里贾尼堪称伊朗政坛“不倒翁”。他既是保守派核心,又因支持核谈判被视作务实派;曾三度被禁止参选总统,却始终身处权力中枢。这种矛盾性正是哈梅内伊选中他的关键——既能对改革派示好,又能严格执行领袖意志。 拉里贾尼7月以哈梅内伊特使身份访俄,已释放强硬信号:伊朗不会在核权利上妥协,但可能通过外交手段缓解制裁。 其家族背景更添筹码,弟弟萨迪克是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被传为哈梅内伊潜在接班人之一。这种“家族+派系”的双重忠诚,比单纯强硬派更适合当前伊朗的危机管控需求。 经济危机下的战略转向。人事调整背后是伊朗内外交困的现实。特朗普制裁导致石油出口暴跌80%,面粉价格两年涨340%,民众日均生活费不足2美元。拉里贾尼上任后,伊朗迅速向中国采购红旗-9BE防空系统,既弥补军事短板,也释放“向东看”信号。 但哈梅内伊的底线清晰:可以借改革派缓解经济压力,绝不容忍其动摇伊斯兰体制。正如国师级学者所言:“德黑兰的权力游戏里,改革派拿到剧本,保守派握着提词器,而哈梅内伊永远是总导演。”这场精心编排的“保守派回归”大戏,或许正是伊朗在风暴中维持航向的无奈选择。 国际博弈中的伊朗立场。哈梅内伊近期多次强调不与美国谈判的立场,称谈判“不但不会有成果,而且有害”。这一表态直接否定了佩泽希齐扬团队寻求外交突破的空间。在7月与以色列的冲突后,哈梅内伊更警告美国及其盟友,伊朗已准备好实施“更沉重的打击”。 这种强硬姿态与拉里贾尼的务实路线形成微妙平衡。拉里贾尼曾主导核谈判,深谙国际规则运用之道。他的上任暗示伊朗可能转向“硬实力+软外交”组合拳:一方面通过代理势力威慑对手,另一方面借中国、俄罗斯等大国关系缓解孤立。 地区代理势力的危机。伊朗的“抵抗轴心”战略正面临严峻挑战。黎巴嫩真主党因财政危机导致基层支持松动,叙利亚德鲁兹人掀起自治运动,这些传统盟友的动荡直接削弱了伊朗的地区影响力。 拉里贾尼的任务清单上,如何维系什叶派阵营的凝聚力将是重中之重。有迹象表明,伊朗可能调整策略,减少对海外武装的直接资金输送,转而通过技术援助和武器转让维持影响力。这种“轻资产”模式更符合当前经济现实,但也考验着德黑兰的战略耐心。 权力交接的终极布局。86岁的哈梅内伊显然已在规划后哈梅内伊时代。拉里贾尼的擢升不仅关乎当下权力平衡,更可能是接班布局的关键一步。作为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成员,他既能平衡军方与文官系统,又可制衡各大家族派系的角力。 前总统内贾德近期频繁活动,被视为潜在竞争者。但分析人士指出,哈梅内伊更可能选择集体领导模式,由拉里贾尼等资深政客组成决策核心,确保权力过渡平稳。这种安排虽保守,却最符合伊朗当前危机四伏的处境。 民众情绪的暗流涌动。尽管官方宣传强调“团结抗敌”,民间不满仍在积聚。8月初,哈梅内伊罕见就玛莎·阿米尼之死表态,称其“深深令他痛心”,但将抗议归咎于“敌人策划”。 经济恶化加剧了社会撕裂。黑市汇率突破92万里亚尔兑1美元,底层民众排队购买补贴食品的画面,与革命卫队控制的商业帝国形成刺眼对比。拉里贾尼若不能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即便掌握军权,也难以平息民众怒潮。 信息来源: 级别高 人员少 伊朗批准成立国防委员会有何考量? 央视新闻2025-08-04 21:19北京

0 阅读:0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