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特朗普突然宣布了! 8月5日,特朗普在接受CNBC采访时突然放了个大招:美国要对进口药品征收最高250%的关税!这消息一出,全球医药圈都炸锅了。老特还撂下一句狠话:“我们要让药品生产线滚回美国!” 按照他的说法,先从小额关税开始,一年内涨到150%,一年半后直接拉满到250%。要知道,美国可是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2023年其药品进口额高达2030亿美元,其中超过50%的成品药都依赖进口,这一政策要是真落地,那影响可不止是美国国内,全球医药供应链都得抖三抖。 尤其是印度和中国,一个是仿制药的“世界药房”,一个是原料药的“超级工厂”,两国加起来,几乎承包了美国药品供应链的半壁江山。 数据不会说谎:印度对美药品出口额在2024-2025财年达到89.53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中国则供应了美国95%的布洛芬、70%的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连青霉素这种基础抗生素,美国40%的原料都得从中国进口。 特朗普为啥突然盯上药品?说白了,这就是他“美国优先”政策的延续。2018年他对钢铝加征25%关税时,声称能让制造业回流,结果钢铁行业只多了3.4万个岗位,下游汽车、建筑行业却丢了14.6万个饭碗,净损失11.2万个岗位。 这次对药品下狠手,套路如出一辙——先制造恐慌,再标榜自己是“美国工人的救星”。不过,医药行业可比钢铁复杂多了。目前的全球医药供应链,早就形成了“美国研发-中国/印度生产原料药-欧洲加工成品-再回流美国”的闭环,光中国原料药企业就有超过1000家为美国药企代工,转移这些产能可不是砸钱就能解决的。 就拿中国山东安丘鲁安药业来说,这家全球最大的对乙酰氨基酚生产商,每年能生产4万吨原料药,80%都出口到美国,供应着美国70%的退烧止痛药市场。要在美国建个同样规模的工厂,至少得3年时间和10亿美元投资,而且生产成本要比中国高30%以上。 就算企业咬咬牙投了钱,美国本土的生产成本也让人头疼。中国生产青霉素的成本是每公斤15美元,到了美国至少得25美元,再加上关税,价格直接翻倍。更麻烦的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审批流程就得耗上2年,等工厂建好投产,黄花菜都凉了。 可特朗普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2026年中期选举近在眼前,他急需在铁锈带选民面前刷存在感。可制造业回流这事儿,从2018年折腾到现在,效果实在不咋地——2018-2020年,美国制造业岗位只增加了0.3%,远低于他承诺的4%。 这次药品关税,说白了想再玩一次“关税换选票”的把戏。但医药行业的大佬们可不傻,诺华、辉瑞这些企业一边宣布在美国建厂,一边悄悄把部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既能规避关税,又能保持成本优势。到头来,特朗普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既没让生产线回流,还把美国老百姓的药价搞上去了。 最倒霉的还是美国的低收入群体。数据显示,年收入低于4万美元的家庭中,30%的人因为药价太高而放弃用药或减量服用。一旦仿制药价格暴涨,这些人可能连最基本的治疗都负担不起。 而那些依赖中国原料药的美国药企,日子也不好过。比如生产布洛芬的美国公司,95%的原料都来自中国山东的鲁安药业,关税一加,要么自己消化成本赔本卖,要么涨价被消费者骂,两头都不讨好。 现在回头看,特朗普这招看似厉害,实则是一步险棋。全球医药供应链经过几十年才形成现在的格局,不是靠几个关税就能轻易打破的。当年他对钢铝加征关税,结果钢铁价格涨了,汽车厂成本飙升,最后还是美国消费者买单。这次对药品下狠手,搞不好会让美国陷入药品短缺、价格飞涨的恶性循环,而他标榜的“美国优先”,可能最终变成“美国遭殃”。 就像印度药企负责人说的,关税的成本最后都会转嫁到美国民众身上,特朗普这招,说白了就是在拿美国老百姓的健康开玩笑。
特朗普深夜改关税!8月7日生效,多国命运大反转,赢家只有这几个特朗普深夜签署行
【4评论】【7点赞】
用户35xxx72
到时候民众没有药品供应那就麻烦了?跳脚还是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