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鸡蛋能不能生吃” 吵到官府,县令让他们各吃十个,结果全吐了 如今网友为 “豆腐脑甜咸” 吵翻天,古代学者争论起来更离谱 —— 清朝有群酸秀才,在茶馆里为 “鸡蛋能不能生吃” 吵得面红耳赤,从《论语》扯到《齐民要术》,最后竟闹到官府,县令听了头都大,一拍惊堂木:“别吵了!各吃十个生鸡蛋,谁不吐谁有理!” 这事发生在乾隆年间,江南贡院附近有家 “聚贤茶馆”,每天都有赶考的秀才来喝茶论道。这天,苏州学者张敬之捧着本《食疗本草》,说 “鸡蛋生吃能滋阴润燥,古人都是这么吃的”,边说边让伙计拿个生鸡蛋,磕开就往嘴里倒,看得周围人直皱眉。 山东学者李铁柱当即拍桌子:“简直胡闹!《礼记》有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生鸡蛋带着腥气,哪能乱吃?” 他举例说自家佃户家的孩子吃了生鸡蛋,拉了三天肚子,“这分明是有害无益!” 张敬之不服气,翻着书念:“你看陶弘景都说了‘鸡子白,生吞之疗目赤’,难道古人还能骗我们?” 李铁柱抢过书:“此乃特例!他说的是‘疗目赤’,又不是让你天天吃!”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从鸡蛋吵到养生,从养生吵到治学,唾沫星子溅了满桌。 其他学者也跟着站队,有个老秀才说 “祖先没吃过的东西不能碰”,有个年轻举人反驳 “书上写的总没错”,吵到最后,不知谁喊了句 “找官府评理去”,一群人竟真的簇拥着往县衙走,把茶馆老板看得目瞪口呆。 县令正在审案,见一群秀才吵吵嚷嚷闯进来,以为出了人命,听完缘由差点把惊堂木扔了。“你们饱读诗书,就为个鸡蛋跑到公堂?” 县令揉着太阳穴,看着张敬之手里还攥着个生鸡蛋,李铁柱气得脸红脖子粗,突然有了主意。 “来人!” 县令喊,“给这两位先生各备十个生鸡蛋,当场吃下去,谁要是没事,谁就对!” 张敬之愣了一下,硬着头皮说 “吃就吃”,李铁柱骑虎难下,也只能点头。 衙役们很快端来二十个生鸡蛋,张敬之闭着眼连吞三个,腥气直冲脑门,到第四个时忍不住 “哇” 地吐了;李铁柱更惨,刚吃两个就脸色发白,捂着肚子蹲在地上,指着张敬之骂 “都是你害的”。 围观的秀才们笑得前仰后合,县令趁机说:“看见了吧?鸡蛋能不能生吃,因人而异,哪值得吵到公堂?” 他让人给两人端来热茶,罚他们各抄《论语》“食不语” 篇一百遍,才算结了案。 这事很快传遍县城,有小贩编了段快板:“秀才酸,争鸡蛋,生的熟的吵翻天,闹到官府丢了脸,吃十个,全吐完,原来吃饭别抬杠。” 孩子们跟着传唱,气得张敬之和李铁柱见了面就绕道走。 其实古代学者为吃食吵架也不是新鲜事。有群儒生曾为 “粽子该包枣还是包肉” 争论三天三夜,最后在屈原像前各摆一盘祭拜;还有人因 “汤圆该叫元宵还是汤圆” 差点打起来,被知府笑 “饱暖思闲事”。 张敬之被罚抄书时,越抄越觉得丢人,偷偷跟朋友说 “其实我也知道生鸡蛋难吃,就是咽不下那口气”;李铁柱后来写了篇《食蛋论》,说 “饮食之道,贵在适意,不必强求一律”,算是变相认了错。 最搞笑的是,聚贤茶馆后来推出道 “秀才蛋”,把生鸡蛋蒸熟了卖,还贴了张纸条:“生熟之争休再提,蒸熟吃了不闹肚子。” 生意竟出奇地好,老板笑着说 “多亏了那群吵架的秀才”。 从鸡蛋之争到公堂受罚,这些学者的较真里藏着文人的可爱。其实饮食本无绝对对错,就像县令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非要争个是非,不如多吃两口实在。” 或许对吃货来说,吃到嘴里的舒服,比书本上的道理更重要 —— 毕竟,再有理的争论,也架不住十个生鸡蛋的 “威力” 啊! # 学者趣事 #饮食争论 #古代趣闻 #历史笑话
为“鸡蛋能不能生吃”吵到官府,县令让他们各吃十个,结果全吐了 如今网友为“
正史记录
2025-08-07 11:28:32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