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官员称世界上除了中国谁都不可以对美国关税说“不”否则后果很严重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明确表示,除了中国,其他任何国家如果敢对美国的关税政策采取反制措施,特朗普总统都会让他们付出代价。 从政策背景来看,美国自2025年4月起实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根据各国贸易逆差等指标加征额外关税。 例如,美国对加拿大的关税从25%提高到35%,对印度加征25%的关税,对欧盟则维持20%的税率。这种基于“贸易逆差率除以二”的计算方式,本质上是将关税作为政治工具,而非基于市场规则的经济手段。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古兰沙所指出的,这就像是往全球经济的车轮上扔沙子,让每个人都变得更糟。 加拿大和印度的反制行动成为这场博弈的焦点。加拿大自2025年3月起对价值数百亿的美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包括农产品、汽车零部件等,并鼓励民众购买国产产品。 印度则针对美国的钢铝关税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申诉,并计划对美国的豆类、坚果等农产品和化工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贾伊斯瓦尔明确表示,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不会任人摆布。 这种反制行动背后,是两国对自身经济主权的捍卫。例如,加拿大钢铁行业对其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意义,而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粗钢生产国,无法接受美国的单边制裁。 然而,美国的反应却凸显了其政策的双重标准。一方面,美国声称关税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平贸易;另一方面,却对盟友和对手采取不同标准。 例如,美国将巴基斯坦的关税从29%降至19%,并与其达成石油开发协议,却对印度采取强硬态度。这种“三桶方案”将全球经济体分为“绿桶”(盟友)、“黄桶”(中间国家)和“红桶”(对手),本质上是将贸易政策地缘政治化。正如巴西总统卢拉所批评的,美国此举是对他国主权的侵犯,试图通过关税手段干涉别国内政。 在国际规则层面,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严重破坏了多边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的数据显示,自2019年美国阻挠上诉机构新法官遴选以来,该机构已累计63次因美国反对而无法重启。 美国对WTO规则的无视,使得其他国家被迫寻求单边行动。例如,欧盟在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后,被批评为接受了“不平等条约”,德国总理默茨称这将对欧元区最大经济体造成“重大损害”。这种情况下,全球贸易秩序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美国国内对关税政策的分歧同样值得关注。尽管格里尔的言论强硬,但美国国内并非铁板一块。美国国会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指出,关税政策导致普通美国家庭每年多支付2400美元,皮革、汽车、电子产品等价格大幅上涨。 美国商会等商业团体也批评政府的政策缺乏长远眼光,可能损害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这种分歧在加拿大问题上尤为明显:美国汽车产业依赖加拿大的零部件供应,而加征关税导致供应链中断,密歇根州等汽车工业重镇的议员已开始呼吁重新谈判。 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也不容忽视。美国对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汽车产业受到直接冲击。 根据美墨加协定(USMCA),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汽车零部件原本享受关税豁免,但美国的新政策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通用、福特等汽车巨头被迫调整生产布局。这种震荡效应迅速波及全球,日本、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也不得不重新评估在北美市场的投资策略。 面对美国的压力,其他国家正寻求“美国以外的”出路。加拿大总理卡尼表示,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受到威胁”之际,加拿大将探索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印度则通过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部分缓解了美国关税的影响。巴西在金砖国家里约峰会期间,一度计划探讨去美元化议题,尽管面临美国制裁,但这种趋势已难以逆转。这些动向表明,美国的单边主义正在加速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关税政策对自身经济的反噬效应正在显现。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制造业PMI指数降至荣枯线以下,中小企业倒闭率同比上升12%。 与此同时,美国的贸易逆差并未如预期减少,反而因进口成本上升而扩大。这种矛盾现象凸显了单边关税政策的内在缺陷:试图通过保护主义手段提振经济,却忽视了全球化时代产业链的深度互联。 从长远来看,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可能促使其他国家形成新的贸易联盟。例如,欧盟正在推动与非洲、拉美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印度与东盟的合作也在深化。 这些举措不仅是对美国政策的回应,更是对多边主义贸易体系的重建尝试。正如加拿大商会执行副总裁霍姆斯所言,“我们不愿为了一个在社交平台上用复制粘贴的信件发出的截止日期,就随便接受任何协议。”这种态度反映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对美国霸权式贸易政策的普遍抵触。
美国贸易官员称世界上除了中国谁都不可以对美国关税说“不”否则后果很严重 美国
天天纪闻
2025-08-07 10:16:10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