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邮政这一招,直接把美国给整不会了!谁也没想到,香港邮政突然宣布:寄往美国的包裹,我们不送了! 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一系列政策变动引发连锁反应,谁料香港邮政直接出手暂停服务,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博弈?一纸公告搅动全球物流链条,让人不由好奇:美国强势加税,香港硬刚回击,下一步会如何演变? 美国政府近年来持续加强对香港出口货物的管制措施,以国家安全名义实施多项限制,直接影响国际邮递系统的运作。从2020年起,美国通过香港自治法,将香港纳入与中国大陆相同的出口控制框架,这导致原本享有优惠的香港货物面临严格许可和审查要求。 议员们在国会讨论并通过这项法案,标志着管制正式启动。进入2022年,美国将香港邮政列入特别监控名单,对于价值超过50美元的包裹,要求提供完整的来源追踪文件,包括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步记录,甚至操作细节都需要列明。 这种要求造成处理时间延长和费用上升,职员们需整理大量报告。2023年,美国海关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的免税政策,无论价值多少,都需缴纳30%的关税或最低25美元费用,6月后升至50美元。 香港邮政在承受这些持续加重的限制后,决定中断寄往美国的货物邮递服务。2025年2月5日,香港邮政总部发出通知,即日起停止接收寄往美国的内含货物的邮件,仅允许纯文件类邮件通过。4月16日,美国宣布从5月2日起取消小额免税安排,并提升关税水平。 香港邮政迅速回应,早晨8时发出新闻稿,平邮服务立即停止接收内含货物的邮件。空邮服务定于4月27日起暂停。这一决定源于美国政府取消香港发往美国货品的小额免税安排,并提高关税,香港邮政表示绝不会代收所谓关税,并批评美方霸凌无理。 欧洲公司转移业务,一家德国品牌在香港建中心,成本降低。国际上,香港向WTO申诉,其他国家加强合作。美国邮政短暂暂停接收,但很快恢复。香港物流地位提升,美国做法导致孤立。美国当局从前几年开始,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对香港出口货物施加严格限制和清关检查,这让原本顺畅的国际邮递系统面临诸多困难。 2022年,美国通过一项名为香港自治法的法案,把香港邮政列入特别监控名单,对于每件价值超过50美元的包裹,要求提供完整的来源追踪资料。 香港邮政每天要处理大量包裹,这种要求导致行政工作量激增,费用不断攀升,工作人员常常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来应对这些繁琐程序。进入2023年,美国海关进一步加强措施,取消了800美元以下包裹的免税待遇。 过去寄送小件物品到美国,可以节省部分运费,现在无论货物价值多少,都要缴纳30%的关税,或者每件至少25美元的费用,到6月后这个数字上升到50美元。这种变化让邮递过程变得昂贵而复杂,香港邮政原本就因这些规定而备受压力,现在情况更加严峻。香港邮政在面对这些持续升级的压力后,选择停止提供寄往美国的包裹服务。 2025年2月5日,香港邮政办公室内发出正式公告,即日起暂停接收寄往美国内含货品的邮件,只允许纯文件邮件通过。4月16日,情况进一步发展,美国宣布从5月2日起取消小额免税安排,并提高关税。香港邮政迅速回应,在早间8时发出新闻稿,平邮服务立即停止接收内含货品的邮件。 空邮服务则定于4月27日起暂停,整个过程显示出香港邮政对这些变化的果断应对,避免了代收高额关税的麻烦。这一决定让美国方面措手不及,因为香港作为国际物流关键节点,处理的大量邮件中,美国份额占到四分之一。 暂停后,美国消费者和中小企业面临不便,许多人在平台如Temu或Shein购物,原本几天内到货,现在需等待更长时间,或支付高额费用使用DHL或FedEx等服务。一家深圳的母婴电商企业,过去每天通过香港邮政发送5000单到美国,现在每单成本从15元增加到25元,每月额外支出达15万元,这些费用转嫁给买家,导致订单减少。 美国依赖中国货物的中小企业受到更大冲击,一位香港跨境电商卖家,专营廉价电子产品,过去凭借低运费在美国市场获利,现在转向商业快递,成本上涨60%,客户因价格上调而流失,他考虑关闭业务。香港方面虽短期失去部分美国市场,但特区政府推出多项举措,包括修改法规便利转口贸易、深化与大湾区港口协作,并推动盛事结合购物和文化活动,吸引全球企业落户。 一些欧洲公司不满美国贸易政策,转向香港设立基地,一家德国服装品牌过去经美国中转亚洲货物,现在在香港建立物流中心,成本降低20%,效率提升。 国际上,香港向WTO提出申诉,指责美国违反多边规则,许多国家不满美国的做法,东南亚国家开始调整对美政策,加强与香港合作。欧盟虽未公开表态,但内部探讨减少对美国物流依赖。 面对美国霸凌,香港邮政暂停服务引发热议,你怎么看这种贸易博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一起讨论未来物流走向!
香港邮政这一招,直接把美国给整不会了!谁也没想到,香港邮政突然宣布:寄往美国的包
历史瞭望观察
2025-08-07 02:57:30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