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革命烈士高捷成从百川钱庄带走了两万银圆,随着红军离家后再也没有回去过

历史破局者 2025-08-07 00:53:39

1932年,革命烈士高捷成从百川钱庄带走了两万银圆,随着红军离家后再也没有回去过。他走后,钱庄的人很快找上家门,逼家人代还债务。 1932年春天,红军打进了漳州,这对高捷成来说是个转机。他本来就和游击队有联系,经人推荐,帮着红军在商会和店铺间募集资金,四十来天就筹到百万银圆外加不少物资。队伍撤离时,他从银庄取出两万多银圆,装进袋子背上,就这么跟着红军走了,再也没回过家。妻子蔡宝刚生完孩子,身体弱,他只留了张字条,说是为了救国才顾不上家。红军撤走没几天,银庄的人就上门了,高开国带头,逼着家人还债。 那笔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能买下半个漳州城,他们翻箱倒柜,变卖家产,蔡宝抱着孩子也没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债务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公公婆婆年纪大,也得跟着扛。红军那边,高捷成到了瑞金,进了苏维埃国家银行,很快就加入了共产党。他设计了会计制度,三联单、复式记账啥的,结束了红军以前乱七八糟的财务管理。毛泽民拍他肩膀,说这厦门大学辍学生顶得上十个洋专家。长征开始了,高捷成背着账册和设备上路,过草地饿了啃皮带,还把青稞饼让给伤员;雪山上,他用棉袄裹油印机,冻得胳膊发紫,也得护着那些模板。 陕北到了,他继续干金融,抗日战争爆发,随八路军去太行山,开辟根据地。日军扫荡厉害,经济上也下黑手,发行伪钞想搞垮边区。高捷成受命建冀南银行,1939年10月在黎城县小寨村废弃羊圈里搭起印钞厂,四台石印机运转起来。转移时遇伏击,他扑在油墨箱上,子弹擦过后背,他喊着保住印钞版比命重要。冀南钞流通开来,百姓用它换盐布,日伪货币贬值,日军悬赏十万大洋要他脑袋,但他穿补丁衫混在运粮队里,查市价,老乡只当他是普通记账的。1943年5月14日,河北内丘县白鹿角村,日军突袭,他指挥销毁文件,冲向村口推切纸机藏草垛,子弹打中腰部,倒下时把文件袋塞给电话员周正云,推他进灌木丛。刺刀逼近,他最后望了眼南方,那里有没见的妻儿和欠的债。蔡宝在家,摩挲1937年那封家书,纸都磨毛了。她卖首饰,熬夜糊火柴盒,手指裂口缠布条。公公临终攥她手,说高家认这债到底。 就这样,高捷成牺牲了,冀南银行继续运转,到1948年和其他解放区银行合并成中国人民银行。他的长孙高庆麟后来在漳州分行上班,办公室墙上挂着祖父照片,那补丁制服,眼里映着山河。债务呢,蔡宝一家咬牙扛着,1949年秋漳州解放,她交出最后一枚银元给百川银庄。内务部长谢觉哉上门,递烈士证书,说高捷成是金融战线的左权。蔡宝冲到屋后龙眼树下,挖出丈夫埋的空钱罐,里面字条写着以国为家,债在民心。这事儿说白了,高捷成从银庄带走钱,本是为革命,可家里遭了罪,钱庄老板高开国催债催得狠,家里变卖东西,日子苦巴巴的。 但高捷成干的那些事,建银行、印钞、管财务,帮红军站稳脚跟,没这些,革命队伍早散了。冀南钞对抗日军经济破坏起了大作用,边区老百姓才稳住生活。蔡宝还债到解放,那坚持也让人佩服,一家子就这样把债背了十七年。说起来,高捷成这种人,出身小城,读了点书,就投身革命,挪用资金时也没想那么多后果,可这后果家里扛了。他在长征、抗日中吃苦,牺牲时才34岁,留下的就是那套会计制度和银行基础,现在中国人民银行里还有他的影子。

0 阅读:0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