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谁还敢结婚?”7月13日,山东蒙阴,女子出嫁时娘家陪嫁40万和一辆车,离婚时

夜色温柔的相伴 2025-08-07 00:47:52

“这谁还敢结婚?”7月13日,山东蒙阴,女子出嫁时娘家陪嫁40万和一辆车,离婚时却因这笔钱该归谁,闹到了法院。女方坚持是自己父母给自己的,男方却说是夫妻俩的共同财产,结果法院一锤定音:陪嫁,归夫妻俩共有! 在山东临沂蒙阴县的法庭上,气氛有些尴尬。庭审的焦点,不是爱恨纠葛,而是两份截然不同的“证据”。 一边是婚礼录像,画面热闹喜庆:新娘的母亲骄傲地举着一块红底黄字的大牌子,上面“娘家陪嫁40万加一辆小车”的字样格外醒目,她对着满堂宾客大声宣告:“是给我女儿的!” 而另一边,是被告席上丈夫冷静递上的两张纸:一张是2023年1月就已生效的结婚证,另一张是显示嫁妆在3月份才到位的转账记录。 张女士和丈夫经亲友撮合相识,两人都到了被催婚的年纪,便抱着明确的结婚目的开始交往。幸运的是,他们彼此都看对了眼,感情迅速升温,从见面约会到假日出游,一切都顺理成章。 很快,双方父母的会谈也进行得异常顺利。男方家主动包揽了婚房和豪华装修,而张女士家不仅没要高价彩礼,反而主动提出,要给女儿准备40万现金和一辆车当嫁妆,让她风风光光地出嫁。婚礼上那块特制的陪嫁公示牌,正是这份爱的最直观表达,是父母想给女儿在婆家立足的底气。 可惜,婚姻生活的柴米油盐,远比婚礼上的喧嚣与承诺要现实得多。仅仅一年,曾经的浓情蜜意就被层出不穷的矛盾消磨殆尽。裂痕从一件小事开始:张女士想用自己的钱给娘家买台冰箱,丈夫却强烈反对,两人为此大吵一架,金钱观的差异第一次暴露出来。 更让她心寒的事还在后头。她震惊地发现,丈夫竟背着她,把那辆陪嫁车拿去注册了网约车,半个月就跑了五千公里。当她哭着质问时,丈夫却理直气壮地反驳:“结婚之后,这就是我们俩的车,我用来赚钱有什么不对?” 信任的基石一旦崩塌,婚姻的大厦也摇摇欲坠。在一个本该浪漫的情人节,张女士收到的不是鲜花,而是一份离婚协议。协议上白纸黑字写着:财产一人一半,其中赫然包括了那40万现金和陪嫁汽车。至此,曾经的爱人彻底撕破脸皮,从夫妻变成了法庭上的原告与被告。 最终,法槌落下。判决结果让张女士和许多抱有传统观念的人感到错愕:这40万元和一辆小汽车,因没有明确证据只赠与张女士个人,而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必须与丈夫进行分配。 首先,嫁妆的交付行为,发生在他俩1月份领证之后,这在法律上叫“婚后所得”。婚礼视频里母亲那句“给我女儿的”,虽然情真意切,但在法律上,这种口头表达如果没有书面证据支撑,效力微乎其微。 那块在婚礼上抢尽风头的公示牌,在法律的天平上,分量远不如银行转账时一句“赠与女儿个人财产”的备注来得实在。 “别太相信婚礼上的承诺,法律只看证据。”事后,张女士在社交平台上的这句感慨,引发了网络上的激烈讨论。 有人坚守传统人情,认为“陪嫁是女方带过来的,离婚自然要带回去;房子是男方婚前买的,自然也该归男方”,这是一种朴素的公平观。但也有人从法律角度出发,提出“既然陪嫁是共有的,那同理,男方提供的婚房等财产也应被视为共有,都该拿出来分割。” 这起案件,无疑给所有人上了一堂昂贵的法律课。它提醒我们,情感的承诺是一回事,法律的界定是另一回事。 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引很明确:最稳妥的方式,是在子女领结婚证之前完成财产赠与,并保留好转账备注等书面证据,婚后也最好让子女保持该财产的独立性。 如果是在婚后赠与,则必须签订一份明确的《赠与协议》,清楚写明“本财产系赠与我方子女个人的财产,与其配偶无关”。如果能再做个公证,那便能最大程度地确保这份爱意,不会在未来的纠纷中变了味道。 这个案子提醒大家,结婚时要是涉及到大额财物,不管是彩礼还是嫁妆,最好都明明白白说清楚,最好有书面约定,别觉得不好意思,不然真到了离婚那一步,空口白牙说不清楚,再有理也难赢。毕竟过日子可以糊涂点,但涉及到财产,还是先把丑话说在前头,就能避免日后扯皮。

0 阅读:1
夜色温柔的相伴

夜色温柔的相伴

夜色温柔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