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止对美军工企业出口稀土引起美国媒体骂声一片 中国宣布禁止对美军工企业出口稀土后,美国媒体的骂声就没停过。声称,中国虽然同意恢复部分矿产出口,却在关键矿产领域对美国军工企业处处设限,用多种方式 “卡脖子”,导致美国防务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断了档。 这些报道字里行间全是不满,却有意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的这些措施,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 中国要求美国采购关键矿产的企业提供详细信息,说明进口矿产的用途。尤其当这些资源可能被用于威胁自身安全时,了解用途更是基本的底线。美国企业要是行得正坐得端,何必对提供信息这件事遮遮掩掩。 对于军民两用企业提出的采购申请,中国只批准民用部分所需的材料。这界限划得很清楚。民用领域的合作,中国一直持开放态度,比如用于新能源电池、医疗设备的矿产,出口从未受限。唯独不允许把矿产拿去造战斗机、核潜艇。这种区分,既是对国际规则的遵守,也是对自身安全的负责。 美国公司要是拒绝向中国提供有关信息,中国供应商便会停止供应。做生意讲究坦诚,一方藏着掖着,另一方自然没必要继续合作。总不能你既要用我的东西,又不告诉我用在哪,还不许我终止交易吧?美国企业自己不愿意配合,到头来反怪中国“卡脖子”,这道理讲不通。 中国掌握着关键矿产最终用户的信息。如果有贸易商想囤积这些矿产,试图哄抬价格或者转卖给军工企业,中国会断然拒绝其申请。这种监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必要手段。矿产不是普通商品,尤其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矿产,放任囤积和违规流转,才是对全球产业链的不负责任。 此外,中国还明确禁止向美国出售锗、镓、锑等用于生产武器装备的关键稀土产品。美军的 F-22 战斗机,雷达系统里的核心部件离不开镓;精确制导炸弹的引信,需要锑来稳定性能;甚至核潜艇的通信设备,也得用锗材料才能保证信号稳定。过去这些年,中国从没在这些领域卡过美国,直到美国一步步突破底线。 有人说中国的措施会影响全球产业链。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中国从未禁止所有矿产出口,只是把那些可能被用于军事领域、威胁自身安全的部分管起来。真正破坏产业链的,是美国的制裁大棒,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做法。他们今天限制这个,明天封锁那个,才让全球企业不得不为供应链安全担惊受怕。 希望中国矿产出口审批机关能认真研究美国媒体的这些文章。不是要被他们的骂声左右,而是要从这些指责里看清他们的真实意图,进一步完善稀土等矿产出口的审批程序。把规则定得更细,把监管做得更严,不给那些想钻空子、把中国资源用于军事目的的人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竞争,拼的从来不是谁的嗓门大,而是谁站在理上,谁守得住底线。美国要是真觉得中国的措施有问题,不妨先反思自己这些年做了些什么。少搞点霸权主义,多讲点公平正义,比对着媒体骂骂咧咧有用得多。 中国不会因为谁的指责就放弃自己的原则。该开放的,我们继续开放;该管控的,我们绝不放松。这既是为了维护自身安全,也是在告诉世界:合作可以,但不能没有底线;赚钱可以,但不能拿别人的安全当筹码。 参考信息源: ——观察者网——中国严管稀土军事用途,美国防务公司恐慌:每天都在担心库存
稀土之争升级,洛克希德·马丁引发众怒!随着中国对稀土出口实行更为精准的审批控制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