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刘昌义竟率残部向日军投降,当了一个大汉奸,谁知一年后,他又从日军军营

断代史鉴 2025-08-06 14:51:39

1940年,刘昌义竟率残部向日军投降,当了一个大汉奸,谁知一年后,他又从日军军营里强势杀出,毙敌600余人! 1940年春天,河南抗日打得正凶,刘昌义带着部队被日伪军围得水泄不通。 手里就那么点人,枪旧弹少,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远远躲着,粮饷更是几个月没见着影子,硬拼?那就是拿鸡蛋碰石头。 他思来想去,想出个险招——诈降!他先找了个机会,偷偷塞给日军翻译一大笔钱,说自己打累了,想归顺皇军。 那翻译见钱眼开,转头就帮他在日军长官面前说好话,接着他又派人去见汪精卫的人,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能给条活路,以后绝对听话。 汪精卫那边正想拉拢些国民党旧部撑场面,一听这话乐坏了,立马答应派个联合点验团过来,看看他的部队到底有多少实力。 点验团来的那天,刘昌义特意让士兵们穿得破破烂烂,枪也故意摆得歪歪扭扭,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日伪军的军官们还在指指点点嘲笑他们,刘昌义突然拔出枪喊了一声“打”!藏在暗处的部队全冲了出来,机枪扫得跟刮风似的。 那些日伪军根本没防备,当场就懵了,这一仗下来,600多个日伪军被打死,还缴获了两门野炮、四十多挺机枪,连一个日本大佐都被活捉了。 汪精卫派来的那个厅长,还有几个日军参谋,全成了俘虏,后来都被送到重庆去了。 就凭这一仗,刘昌义升了官,成了暂编十五军的中将军长,可在蒋介石眼里,他这部队还是“杂牌军”,没真正被看重。 1941年秋天,蒋介石让他归汤恩伯管,有一天,他听说汤恩伯要派九十七军去打新四军,他连夜让人给新四军送了信,说清楚九十七军的进攻路线和时间。 结果新四军一仗下来把九十七军打掉了三分之二,这事汤恩伯后来查了很久,却始终没抓到刘昌义报信的证据。 1944年的河南战役,打得那叫一个惨烈,日军司令官冈山带着六万多人,想从开封渡黄河,打通平汉铁路,挽回他们在太平洋战场的败局。 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守着黄河天险,本以为能挡住,可汤恩伯的主力部队一跟日军交手就开始跑,简直是兵败如山倒。 刘昌义的暂编十五军却硬顶着没退,日军强渡黄河,猛攻二十七师的阵地,刘昌义亲自带着二十九师的一部分人增援。 可汤恩伯的大部队跑光了,他们成了孤军,二十七师往二十九师阵地靠的时候,被日军围住了。 七十九团团长刘跃军、八十团团长于海东,都是提着大刀冲在最前面,最后全战死了。 日军又猛攻二十九师,吕公良师长带着全师将士,顶着飞机轰炸和坦克冲锋,硬是没退一步。 最后吕师长、黄永淮副师长,还有好几个团长,全牺牲在阵地上,这场仗虽然没守住,但日军也死伤惨重。 毛主席后来都说:“河南战役打了一个多月,敌人就那么几个师团,国民党几十万军队不战而溃,只有杂牌军还能打一下。” 蒋介石给了刘昌义一尊铜像,还有枚三等云麾勋章,可转头就把他的兵权给夺了,就因为他早年跟着冯玉祥反过蒋介石,又跟李济深走得近,始终被当成外人。 1945年1月,蒋介石把他调到第十九集团军当副司令,听起来官不小,其实手里啥兵都没有了。 一年后,刘昌义憋得难受,从徐州跑到上海,找老朋友刘云昭想办法,刘云昭当时是立法委员,后来成了民革的地下党员,他带着刘昌义去见了李济深。 李济深跟他说:“你别想着去香港躲清静,挂个副司令的名头,留在部队里,将来有机会策动起义,比去香港有用得多。” 1948年,民革在香港成立,李济深派王葆真到华东做策反工作,那时候刘昌义在第一绥靖区当副司令,因为解放军打过来了,司令部搬到了崇明岛,他借着治病的由头,住在上海的新亚饭店。 刘云昭把王葆真领到他面前,王葆真跟他讲民革是干啥的,共产党对国民党官兵的政策,问他愿不愿意加入。 刘昌义一拍桌子:“卓老,我听您的!”没过多久,在永川医院王葆真的病房里,他正式加入了民革,从此暗地里跟共产党这边搭了线。 1949年,解放军过了长江,一路往南打,汤恩伯在上海负隅顽抗,5月16号,五十一军被打垮了,军长王秉钺被活捉,汤恩伯急了,让刘昌义去当51军军长。 没过几天,陈大庆又宣布,让他当淞沪警备副司令兼北兵团司令,把剩下的部队都交给他,守苏州河以北。 5月25号,汤恩伯、陈大庆这些人偷偷跑了,把烂摊子全扔给了他,26号那天,刘昌义下定决心起义,带着部队接受了解放军改编。 就因为他这个决定,苏州河以北没再打仗,多少工厂、学校、老百姓的房子都保住了。 有人说刘昌义诈降是丢了民族气节,这实在是没摸着门道,那时候他手里就那么点力量,不耍点计策,早就被日军消灭了,还怎么抗日? 诈降就是为了迷惑敌人,最后目的是消灭他们,保护自己人。 刘昌义用自己的方式,在乱世里走出了一条路,不管是诈降的险,还是起义的勇,都是为了让这个国家能好起来。

0 阅读:0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