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曾杀害大批西路军的马家军军长韩起功,在张掖城被一位曾是西路军幸存战士的煤工活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秋天,祁连山深处,一位满脸煤灰的中年男子背着干粮,顺着石子路往山外走,他在煤窑里干了十年,衣服上沾着炭渍,裤脚被风吹得直响。 那天一早,他看见山沟里来了一队人,马蹄踏着晨雾,一群人慌慌张张往山上逃,那人骑在马上,身材肥胖,穿着旧军装,脸上的胡子被汗水打湿,他远远一看,心里猛地一沉,那张脸他记得太清楚了。 那是韩起功,十二年前,他亲眼看着无数红军战士被这个人手下残忍杀害,那一年,西路军兵败河西,他所在的部队被打散,在戈壁滩上与战友藏了一夜,第二天就被抓。 他们一百多人被押往张掖,关在北街的一个破骆驼店里,地上是潮湿的干草,屋子四面透风,每天都有士兵进来,把人一批一批拖出去,再也没回来,空气里混着鞭子的破风声和血腥味,连天都是灰的。 他知道不逃就是死,一个夜晚,他和另一位战友趁士兵不注意,撬开了木窗,扒掉围墙的木桩子,翻身逃了出去。 他们躲在运粪的大车后面出了城,第二天在田地里遇见一个妇人,那人塞给他们几个饼子,指了条路。 他们靠讨饭过活,脚底磨得全是泡,冬天才绕过黄河到了兰州,在那里,他开始干些短工活,为了不被发现,他改名换姓。 后来,他被抓去当了壮丁,被编进了骑兵部队,几年后,这支部队被调回张掖,他一听就知道得跑,再留就又落到那人手里,他趁夜逃入祁连山,躲进一个叫灰条沟的煤窑,从此成了一个矿工。 他每天扛着风镐进洞打煤,吃粗粮,睡土炕,靠力气换口饭吃,后来,经人介绍,他和做饭的彭秀英结了婚,在山沟里过起了日子,没人知道他是谁,他也不提。 那一天,他看见那队人从山脚走过,领头的正是韩起功,他没动声色,等他们消失在山路尽头,才悄悄收拾了东西,他走了九十多里路,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中午赶到张掖。 城里已经插满了红旗,到处都是解放军,他找到军管会,把自己十几年的经历全讲了出来,说出了韩起功的藏身之地,干部听完后十分震惊,立刻组织研究对策。 因为山势复杂,不适合强攻,于是上级决定写封劝降信,让熟悉地形的人前去,他主动请缨,说自己熟悉那地方,也认得韩起功。 他带着一封信,再次进山,找了另一位在当地落脚的西路军老兵陪同,他们走了一天,在火烧沟台附近找到了目标。 那是一个靠山的窑洞,有十几号人守着,他站在沟口,高声喊出韩起功的名字,里面的人警觉起来,举枪围了上来,他毫不畏惧,直挺着身子把信递上去。 韩起功走出洞口,脸色发青,神情憔悴,听说是解放军来劝降,拿着信站了好一会儿没说话,最后,他点了点头,同意下山。 他带着亲信从山里走出,任廷栋和老兵把他们押回了张掖,这是他十几年以来,第一次正眼看着这个仇人,不是愤怒,也不是仇恨,只是一种从心底涌出来的踏实。 韩起功被关押在清真寺改造,但他心术未改,没过多久就开始串联旧部,企图发动暴动,行动被识破后,他被隔离审查。 1951年春,韩起功被判处死刑,在张掖执行枪决,这一天,有百姓自发前来围观,不少人潸然泪下。 任廷栋重返组织,重新入党,被安排到张掖县工作,1953年,他担任供销社主任,后被选为县委委员。 他很少讲自己当年的事,每年清明节,他会带着纸钱和黄酒,走进祁连山深处,他在山坳里坐一会儿,再慢慢走回煤窑方向,那里埋着他的回忆。 他曾说过一句话,人可以忘记名字,可以换身份,但不能丢了心里的那根筋,他这一生没当过什么大官,只是做了件该做的事。 他活了下来,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让那些死去的兄弟有个交代,风吹过祁连山,吹不散黄土,也吹不散一个老红军的坚守。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任廷栋智擒敌军长韩起功
1949年,曾杀害大批西路军的马家军军长韩起功,在张掖城被一位曾是西路军幸存战士
如梦菲记
2025-08-06 11:17: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