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这波“认祖归宗”操作很有意思。很多人以为蒙古作为成吉思汗的故乡,肯定会用传统蒙古文,但过去80年,乌兰巴托的大街招牌、路标全是俄文字母,政府文件也都是用西里尔字母写的蒙古语。 1941年,苏联派了个文字改革委员会到乌兰巴托,说是帮蒙古“现代化”,其实是要把蒙古彻底绑在苏联战车上。当时苏联要求蒙古所有学校必须教西里尔字母,报纸杂志全改用横排印刷,连寺庙的经幡都得换成俄文字母。 这么一折腾,蒙古人突然发现,自己的历史典籍全成了天书,连《蒙古秘史》这种国宝级文献,都得翻译成西里尔字母才能看懂。苏联还在蒙古推行俄语教育,乌兰巴托的小孩从小就得学“喀秋莎”,传统蒙古语反倒成了选修课。 现在俄罗斯的影响力在缩水,苏联刚解体那会,蒙古80%的外贸都得靠俄罗斯,现在这比例跌到了5%。蒙古人发现,自己卖矿产给中国,买日用品从韩国,根本用不着看俄罗斯脸色。既然俄罗斯管不着了,那就该把被抢走的文化找回来。 蒙古和中国内蒙古这边往来越来越密。内蒙古一直用着传统蒙古文,蒙古把这文字捡回来后,两边商人谈生意,连翻译都省了。去年二连浩特口岸,就有蒙古商人揣着传统蒙古文写的合同来谈事,把中国老板都看愣了。 俄罗斯瞅着蒙古要换文字,心里头直打鼓,这不就是明着要跟自己撇清关系嘛。于是俄罗斯媒体开始酸不溜丢地念叨,说蒙古恢复传统蒙古文是“文化返祖”。可蒙古根本不接这茬,反倒跟中国越走越近了。 去年中蒙签署的“一带一路”协议里,专门提到要在跨境贸易中推广传统蒙古文。现在内蒙古的大学都开了蒙古文翻译专业,连蒙古国的留学生都来中国学书法,说是要“寻根”。 再过些年,乌兰巴托的娃们能顺顺当当写、溜溜达达读传统蒙古文了,怕是才真能咂摸透,那些被字母盖了几十年的历史,才是蒙古骨子里的魂。
蒙古这波“认祖归宗”操作很有意思。很多人以为蒙古作为成吉思汗的故乡,肯定会用传统
青黛灵韵
2025-08-06 10:27:42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