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打成了烂尾仗,从2022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三年多过去了,按照美国最开始的预期,美国第1次加息的时候,挑起俄乌冲突,战争的预期有助于欧洲资本回流美国。而到去年,美国已经从加息转为降息了,按说战争的使命也已经结束了。 可现实是,仗还在打,而且越打越难看,双方你炸我,我炸你,这场战争早就脱离了最初设想的“速战速决”,甚至有点“烂尾”的意思,都打不动了,但又停不下来。 2022年俄乌冲突刚爆发时,美国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利用战争恐慌,配合美联储加息,把欧洲的资本和产业逼到美国去。 这一招确实奏效了,2022年欧洲对美投资激增,美元回流效果显著,但到了2024年,美联储开始降息,按理说战争的“经济使命”已经完成,可美国并没有收手的意思,因为另一笔账算得更精,军工复合体赚翻了。 根据美国官方数据,自2022年以来,美国虽然付出的军事援助总额超过1750亿美元,但其中大部分的资金实际上流回了美国本土的军工企业。 比如洛克希德·马丁、雷神这些军火巨头,还顺带解决了美国的就业问题,光军工行业就新增了数万个高薪岗位,难怪美国政客们嘴上喊着“支持乌克兰”,背地里却在盘算怎么让这场仗打得更久一点。 俄罗斯这边也不好过,虽然靠着能源出口勉强维持战争经济,但乌克兰的无人机战术越来越狠,专挑炼油厂、军工厂打。 2025年8月初,萨马拉、梁赞、奔萨等多个州的能源和军工设施遭袭,直接影响了俄军的后勤供应。 普京原本指望靠持久战拖垮西方援乌意志,但现实是,欧洲虽然嘴上喊累,行动上却没停,德国招收的新兵增加,法国准备在乌克兰本土生产装甲车,这些信号表明,欧洲并没打算让俄罗斯轻松过关。 而乌克兰最大的问题是,打了三年反攻始终没能取得决定性胜利,2025年8月,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承认,前线形势依然严峻,俄军正在多个方向加强渗透。 更糟的是,乌克兰内部腐败问题屡禁不止,最近又曝出无人机采购案中官员抬高合同价30%牟利的丑闻,泽连斯基虽然撤了涉事官员,但这类事件无疑会削弱西方继续援助的信心。 代理人战争的本质是大国博弈的延伸,而小国往往成为牺牲品,美国通过军援乌克兰,既削弱了俄罗斯,又振兴了本国军工产业,还不用亲自下场,这种“稳赚不赔”的玩法美国不亦乐乎。 如今美国赚了军工钱,欧洲付出了安全代价,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乌克兰则承受着国土破碎的痛苦,如果继续打下去,唯一的受益者可能就是军火商。
普京一旦离世或者下台,乌克兰可能就真的危险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说过,当初“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