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皇帝的爱妃张娘娘,会阴部位长了一个毒疮,痛苦不堪。皇帝命太医治疗,可这

历史界段子手 2025-08-05 08:52:46

嘉靖年间,皇帝的爱妃张娘娘,会阴部位长了一个毒疮,痛苦不堪。皇帝命太医治疗,可这要开刀放出脓液才能治愈,众太医束手无策,嘉靖震怒,李时珍被举荐为娘娘治病,他想出了一条妙计,顺利的为张娘娘开刀排脓,治愈了疾病……

那年紫禁城里发生了一件让整个太医院都头疼的事。皇帝最宠爱的张娘娘会阴部位长了个毒疮,疼得坐卧不宁。

这事儿搁现在可能不算大病,但在那个讲究"男女大防"的年代,男太医连看一眼都是杀头的罪过。

宫里那些老太医们急得团团转,明明知道得开刀排脓,可谁也不敢动手,嘉靖帝气得摔了茶盏,扬言治不好娘娘的病就要太医们脑袋搬家。

这时候有人想起了李时珍,这个湖北蕲州来的大夫,虽然年纪不大,却在民间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

最出名的是他治好了富顺王儿子的怪病,这事儿在京城传得神乎其神,说来也巧,李时珍刚被举荐进太医院没几天,就碰上了这桩棘手的差事。

他蹲在太医院的药房里琢磨了半宿,突然盯着把太师椅出了神,既然不能直接看诊,能不能让椅子"看"呢?

第二天,李时珍让人搬来张娘娘常坐的椅子,铺上厚厚一层面粉,他让宫女扶着娘娘光着身子坐上去,再原样抬出来。

面粉上那个明显的凹陷,就是毒疮的位置,这招比现在的医学成像还巧妙,既避了嫌,又找准了病灶。

更绝的是他在凹陷处藏了把小刀,等娘娘第二次坐上去时,刀尖精准刺破脓包,疼得娘娘尖叫着跳起来,脓血直接流了下来,这事儿要搁现在,绝对能上医学杂志的头条。

李时珍的聪明劲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从小就跟别人不一样,老爹让他考功名,他却总往山里跑,盯着花花草草能看一整天。

考了几回秀才后再也读不进四书五经,反倒把《黄帝内经》翻得起了毛边,最让他着迷的是扁鹊的故事,那个能"隔垣见人"的神医,在他心里种下了悬壶济世的种子。

可真正拿起银针给人看病时,他才发现医书里说的和实际对不上号,有次见个铃医照本宣科给孕妇用猛药,差点闹出人命,气得他当场和人辩论起来。

这事儿让他憋着股劲儿要重修医书,有天夜里他红着眼睛跟老爹摊牌,说不考科举了要编本真正的药典。

没想到老头子拍腿大笑,说咱家总算出了个敢说皇帝没穿衣服的,得着老爹的支持,李时珍开始走南闯北,哪儿的药材好就往哪儿钻,武当山的悬崖、庐山的深谷都留下他的脚印。

有回在江边救了个饿晕的渔家女,非但没收诊金,还天天买她家的鱼,就为让小姑娘能喝上鱼汤补身子,这种较真劲儿和慈悲心,后来全写进了《本草纲目》里。

给张娘娘治病这事儿,成了李时珍人生的转折点,嘉靖帝一高兴,准他翻阅宫廷珍藏的医书,那些竹简帛书堆满了三间屋子,有些连太医院的老头子都没见过。

他如饥似渴地抄写记录,常常熬得油灯见底,可没过多久,皇帝开始沉迷炼丹术,整天问他要长生不老的方子。

李时珍硬着头皮劝谏,说那些丹药吃多了要命,把嘉靖气得摔了奏折,他索性辞官回乡,背着药篓继续云游四方,三十年心血终成巨著。

现在故宫里还藏着当年那本进献的《本草纲目》,书页边密密麻麻的批注里,或许就记着那个用面粉找毒疮的奇思妙想。

要说这事儿最动人的地方,倒不是医术多高明,而是李时珍那股子"一根筋"的劲儿,明明可以借着治病的功劳讨赏要官,他却只求皇帝支持修书。

明明能安安稳稳当御医,偏要辞官去深山老林采药,现在人总说"不忘初心",看看人家李太医,为了搞明白一味药的真伪,能追着采药人跑半个中国。

他给张娘娘看病那招,放现在看可能不算稀奇,但那种在束手束脚的环境里还能另辟蹊径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大医精诚。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历史界段子手

历史界段子手

拥抱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