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6岁的女演员左大玢拉着毛主席的手数起了螺。然而在认认真真地数完后,她惊呼道:“主席,原来您有十个螺呀,难怪当主席!”毛主席听后先是一愣,随即笑得前仰后合。 一个16岁湘剧女孩的天真举动,竟让一代伟人笑得前仰后合?1959年的那个夜晚,当左大玢认真数着毛主席手指上的螺纹时,她绝不会想到这句童言无忌会成为历史趣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忘年交情? 左大玢194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是解放前湘剧四大名旦之一郑福秋老师的女儿。这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女孩,从小就在母亲的湘剧声腔中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对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 1954年8月28日,左大玢参加省湘剧小演员训练班第三批新生测试。考试委员计15人,大都是湘剧著名老艺人。那次考试相当严格,从40多名学生中只录取了7名,左大玢就是其中之一。进入训练班后,她每天天不亮就开始练功,倒立、喊嗓、练身段,从未叫过苦。 1956年,戏剧大师田汉回家乡探望时,专程来到训练班查看情况。田汉看了这群稚气未脱的孩子们的演出后十分兴奋,于是便决定带着他们去北京向毛主席汇报演出。那是13岁的左大玢第一次见到毛主席,虽然只能在幕后观望,但那个身影深深印在了她心里。 1959年,左大玢在长沙市湘江宾馆出演《生死牌》,台下的毛泽东看了之后请她跳舞。此次之后,每次毛泽东来长沙,都请她一起唱戏、跳舞和聊天。这一年的演出改变了左大玢的人生轨迹。当时16岁的她在台上看到毛主席,紧张得忘了台词,反复念着同一句话。毛主席并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个小演员很有趣。 演出结束后,左大玢被安排陪毛主席跳舞。她从来没学过跳舞,紧张得手足无措,毛主席温和地说跳舞要动起来,这才让她放松下来。从那以后,每次毛主席来湖南,左大玢都会被安排去表演或陪伴。 随着接触次数增多,两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自然。毛主席经常叫她”小左”,左大玢也敢在毛主席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一次毛主席叫她”左大玢(fēn)“,左大玢大胆纠正说应该读”bīn”,毛主席笑着让她回去问父亲,结果左大玢才知道这个字确实有两个读音。 最有趣的要数那次”数螺纹”的经历。左大玢先是抱怨自己只有一个螺纹,按民间说法是”一螺穷”,毛主席注意到她总穿同一件衣服,幽默地说怪不得你穷。接着左大玢抓起毛主席的手认真数起来,数到第十个时突然兴奋地喊道手指上有十个螺纹,按民间传说十个螺纹的人必定大富大贵,难怪能当主席。这句话把毛主席逗得哈哈大笑,连连说”怪不得,怪不得”。 这种跨越年龄的友谊持续了很多年。左大玢曾经从毛主席手中夺过烟头,劝他少抽烟保重身体,毛主席也真的把烟掐灭了。她还敢和毛主席喝同一杯茶,甚至在毛主席感冒时帮助劝他吃药。 1976年毛主席去世时,左大玢为失去这位忘年交而痛哭不已。但正是因为这段特殊的缘分,让她后来与《西游记》结下了不解之缘。1976年,时年三十三岁的左大玢在湘剧《追鱼记》中扮演观音,导演杨洁看了之后很是赞赏,说以后有观音戏还将邀请她去。 1982年,杨洁再次邀请左大玢出演《西游记》中的观音,每场57元,左大玢欣然答应。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经常出入寺庙观察观音像的神态。拍摄期间还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每次她一出场天气就会放晴,剧组都说是”观音显灵”。 《西游记》播出后,左大玢所塑造的观音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几代人心目中观音菩萨的标准形象。她也因此皈依佛门,开始了另一种人生。 如今已经82岁的左大玢,仍然活跃在湘剧传承的第一线。在2008年退休以后,主动请缨,担任了湖南湘剧院与省职业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湘剧02级科班的老师,将自己的艺术技巧传授给年轻一代。 从16岁时那个敢于”数螺纹”的天真女孩,到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观音菩萨”,左大玢的人生轨迹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而那句”难怪当主席”的童言无忌,也成为了那个特殊年代里最温馨的记忆片段。 一句天真的童言,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回忆。左大玢的故事告诉我们,真诚与自然往往比刻意的恭维更能打动人心。你觉得这样的忘年交情在今天还会存在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1959年,16岁的女演员左大玢拉着毛主席的手数起了螺。然而在认认真真地数完后,
熹然说历史
2025-08-05 00:15:59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