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生了一窝白眼狼!”8月1日,吉林,一老太生育了7个儿女,可在去世前,她竟把名下170万元的财产,全都赠予了儿媳,没给子女留一分!这让其余6名子女坐不住了,认为老太受到了胁迫,不能算数!于是几人要求老太儿媳交出财产,无奈的儿媳将几人告上法院,而法院的判决让人没想到!网友:眼里只剩钱了! (信源:极目新闻——儿媳多年悉心照料,老人临终赠170万表谢意,其他子女质疑母亲遭胁迫要求重分,法院判决来了) 吉林有位刘大妈,临终前把170万土地补偿款,一分不留,全给了自己的小儿媳。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她那六个亲生子女立马翻脸,说母亲被胁迫了,闹着要把钱要回来,最后官司打到了法院。 而这事儿在网上吵翻了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怎么能跳过亲生孩子给儿媳妇?但法院最后判决,赠与有效,钱就该给儿媳。这个结果,等于清清楚楚地告诉所有人一个道理:血缘亲情,在法律和现实面前,可能真没那么管用。 法院这么判,不是和稀泥,而是有非常硬的法律依据。首先,人家的证据实在太硬了。刘大妈不是随便口头说说,而是专门录了视频。视频里她精神头十足,话说得清清楚楚,完全是自愿的。 现在打这种官司,最怕的就是口说无凭。但是这个案子确实有证据证明的,而这也将胜诉率拉高了。刘大妈的这个视频,就是法律上最有力的“签名”。 其次,这钱是刘大妈自己的,不是夫妻共同财产。这就意味着她有百分之百的处置权,想给谁就给谁,别人干涉不了。这就像你自己手里攥着的钱,你愿意给路边一个乞丐,你孩子也不能跑去说“这是我们家的钱,你得还回来”。道理就这么简单。 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事儿合情合理,符合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法院特别提了一句,这赠与“不违反公序良俗”。什么意思?就是说,它符合老百姓心里那杆秤。 小儿媳刘女士,照顾了公婆二十多年。2009年公公中风,生活不能自理,端屎端尿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干,直到老人去世。这些事,周围二十多个邻居亲戚都看在眼里,愿意出庭作证。 反观那六个子女,除了偶尔来看看,给点零钱,谁在父母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搭过一把手?法律不保护甩手掌柜,但会奖励这种实实在在的付出。所以,法院的判决实际上是在为这种真正的孝行撑腰。 把法律条文放一边,单算一笔人情账,这170万给得也一点不冤。这笔钱,说白了就是对小儿媳二十多年付出的一个“结算”。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刘大妈用自己最后的财产,为自己晚年享受到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买单。 二十多年的日常起居照料,加上好几年对失能老人的重度护理,这种付出如果拿到社会上找个护工,得花多少钱?这么一对比,那六个子女偶尔的探望,就显得太轻了。人心是杆秤,刘大妈心里有数,法律也看得很清楚。 这种事现在越来越多了。而涉及到赡养与财产纠纷的案件很多。而这些案子里,超过八成的受赠人,都是那个真正在床前伺候老人的。这说明,孝顺不再是免费的,它正在变得有价。 刘大妈的案子,等于给所有家庭提了个醒。它提供了一个解决养老难题的现实模板,那就是用法律工具把道德义务给固定下来。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开始用“意定监护”加上“财产赠与协议”这种方式,提前做好安排。 说白了,就是把“你好好照顾我,我把财产给你”这种口头承诺,变成白纸黑字的合同。这样一来,付出的那边心里有底,享受照料的这边也安心。亲情固然重要,但有了一份契约保障,关系反而更稳固。 所以,刘大妈这个案子,其实是给所有人上了一堂公开课。它告诉我们,家庭财产的分配,不能只看血缘,更要看谁真正在履行义务。过去大家常说的“养儿防老”,现在正在被现实改写。 谁养老,谁继承,这句话正在从一句民间俗语,慢慢变成法律都认可的硬道理。那些日夜照料的身影,最终会在法律的天平上,获得他们应有的分量。
[中国赞]“生了一窝白眼狼!”8月1日,吉林,一老太生育了7个儿女,可在去世前,
韫晓生
2025-08-04 19:15: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