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最后的结果,在中美巨额关税下,中美贸易已经清零,接下来中美只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结果是“硬碰硬的死胡同”,美国要是铁了心搞“脱钩断链”,那就是自己挖坑埋自己。国家发改委的报告说得很清楚,美国强行把产业链从中国撤走,结果只会让美国企业成本暴涨。 就拿芯片产业来说,在美国建个半导体工厂的成本比在中国台湾高四成以上,不少企业宁可交罚款也不愿意回去。 而且美国老百姓也得跟着遭殃,美国服装与鞋类协会算过一笔账,关税每年让美国低收入家庭多花好几千美元买衣服鞋子。 更要命的是,IMF警告说全球经济碎片化可能让全球GDP萎缩7%,这就好比一场全球经济大地震,谁都别想躲过去。 中国这边也不是吃素的,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4.7%,对东盟出口更是涨了9.6%,早就不是离了美国就活不了的状态。 美国商会急得直跳脚,4月份给白宫写信说“小企业快被关税压垮了”,可特朗普政府就是不听,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嘛! 第二种结果是“悬崖勒马的新平衡”,今年5月的中美日内瓦会谈已经释放了积极信号,双方把关税从145%降到了10%,还暂停了24%的“对等关税”。 阿里国际站的商家们一下子忙疯了,美国客户连夜下单,集装箱预订量暴增近300%。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只是90天的“窗口期”,就像打仗时的临时停火协议。 中国外贸企业也没闲着,一边加班加点赶工,一边忙着开拓东南亚、非洲市场。宁波有个做袜子的工厂,一边赶制30万双美国订单,一边计划去非洲考察。 美国企业也在囤货,洛杉矶港口的物流商说,现在舱位价格乱得像菜市场,有的加了1500美元,可客户还是抢着订。这种“抢时间”的背后,其实是双方都怕90天后关税再涨回去。 更关键的是,中国手里还有稀土这张王牌,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都离不开它。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第三轮谈判中就明里暗里提到“稀土管制”,可中国能轻易松口吗? 这两种结果就像天平的两端,一边是“双输”,一边是“重新洗牌”。从历史经验来看,20世纪30年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引发了大萧条,21世纪初美日贸易战也让双方元气大伤。 现在中美经济早就像两棵盘根错节的大树,硬要砍断只会两败俱伤。不过话说回来,经济这东西有时候就像弹簧,压得越狠反弹得越厉害。 中国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美国有顶尖的科技人才,要是能找到新的平衡点,说不定能走出一条“竞争中有合作”的新路。 中美贸易的关税清零是危机,但也可能是重新定义全球经济规则的契机。就看双方是继续斗气,还是坐下来好好聊聊怎么把蛋糕做大了。
中美都知道谈不出什么结果,为什么还要一轮接一轮谈判?谈的目的是为了接触,谈的成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