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趁金价形势大好,在直播间花110万买了2300克金条。却不料,商家眼红金价涨太快竟拒绝发货。商家:“我们愿意承担违约责任,但货是发不了!”法院这么判了。 2024年春节过后,黄金市场迎来一波强劲涨势,北京市民乐女士敏锐捕捉到这一投资机会,却未料到一场因金价暴涨引发的商业纠纷正在酝酿。 事件起源于2月23日的一次网络直播购物,乐女士在浏览某电商平台时,发现一家黄金销售商正在直播间推广金条产品,当时国际金价虽有上涨趋势,但国内零售价格相对稳定,该商家标价每克478元,比线下金店略有优惠,考虑到黄金的保值属性和上涨预期,乐女士果断下单1000克金条。 仅仅三天后,金价走势印证了乐女士的判断,2月26日她再次进入同一直播间,追加购买1300克金条,两笔订单累计2300克,总金额接近110万元,按照商家承诺,货物应在72小时内发出。 但是订单状态始终停留在"待发货"阶段,乐女士多次联系客服,得到的回复千篇一律:"金价上涨导致货源紧张"、"订单积压需要排队",与此同时黄金价格却在持续攀升,从478元涨至505元,每克差价达27元。 商家的拖延策略逐渐暴露真实意图,面对6.2万元的潜在差价,商家选择违约而非履行合同,客服甚至提出仅补偿100元了事,这种敷衍态度彻底激怒了乐女士。 3月15日,在多次交涉无果后,乐女士向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庭审中商家辩称金价异常波动属于不可预见情况,请求法院减轻违约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双方通过网络平台达成的买卖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商家在明知金价上涨的情况下,故意拖延发货时间,构成恶意违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违约方不仅要返还货款,还需赔偿守约方的可得利益损失。 一审判决商家退还110万元货款,并赔偿15.6万元损失,商家不服提起上诉,但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法院明确指出,市场价格波动属于正常商业风险,经营者应当预见并承担相应后果。 这起案件折射出当前黄金零售市场的诸多问题,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涉及黄金交易的消费投诉同比增长38%,其中延迟发货、单方面取消订单占比超过六成。 业内人士分析,部分商家采用"赌行情"的经营模式,在金价低位时大量接单,期望通过延迟交货获取差价利润,这种投机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 上海黄金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建议,投资者可以考虑通过银行渠道或持牌交易机构购买黄金产品,这些机构受到严格监管,履约能力更有保障。同时,部分平台推出的"锁价交易"模式,能够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从法律角度看,这起案件的判决具有示范意义,它明确了网络交易中商家的履约义务,强调了合同精神的重要性,对于恶意违约行为,法院不仅支持退还货款,还认定了可得利益损失,这对规范市场秩序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黄金投资热度持续升温,类似纠纷可能还会出现,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黄金交易的监督,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对失信商家实施联合惩戒。消费者也需提高风险意识,理性投资,依法维权。 这起110万元金条纠纷案,不仅是一次个人维权的胜利,更是对整个行业的警示,在追逐利润的同时,诚信经营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可靠的交易渠道,远比追求微小的价格优势更为重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北京女子趁金价形势大好,在直播间花110万买了2300克金条。却不料,商家眼红金
乐山悦水闲情
2025-08-04 10:30:11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