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谈论明末清初的一些事情,看到的文字和史料把我带回了的那个时间段,通过

恰谈史料 2025-08-04 07:50:09

这几天一直在谈论明末清初的一些事情,看到的文字和史料把我带回了的那个时间段,通过后代的这种上帝视角再去审视那些发生过的事情,又让我升起了那种命中注定的宿命感。 对于明朝来说,灭亡成了所有因果和意外的总爆发。李自成的农民军却也由一开始的“打开家门迎闯王”到突然变得无可理喻,快速崩溃。吴三桂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突然背叛革命了!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是为了成就清朝必然成功入主中原进行的铺垫。因为这一环环一扣扣缺少了一环都有可能导致结局有所不同,包括满清内部都一样,如果不是努尔哈赤早死了几年,也许论不到皇太极就上位,后金也不能那么快的平复后金内部矛盾,整合东北,包括蒙古的所有力量,在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前成为一个做好接收庞大帝国遗产的稳定政权。 在这几天我们讲过的所有诸如李自成因拷掠抢夺造成的军纪败坏,民心尽失,没有稳定后方,没有长久有效的财政来源等等这些为大众所明确所知原因外,我总觉得还是有一些疑惑不能解释!在区区四十二天,是什么样的惊天力量就能将一支守了十几年相对严苛的纪律,甚至在进北京前还在强调要“不杀不淫”的军队变成了史料中说的那种,因为快速失去士绅和民心支持且军纪涣散,一触即溃的队伍。 由于小冰河期的长期气候异常,北方连年大旱,一种瘟疫在1643年开始在山西、河北爆发,并蔓延到了北京。在《潞安府志》对山西患者的症状做了描述“秋大疾,病者腋下生核,吐淡血而死”,这个症状符合鼠疫特征。而河北的《大名府志》《顺天府志》都有“瘟疫,人死大半,互相杀食”的记载,说明疫情已到京畿,而一些明代遗民的笔记有关于京城鼠疫的记载“日死万人”,“无孩童嬉戏”,北京明军因疫“城防不足万人”。还有崇祯拨银2万两建立收尸队和拨银1000两给太医院试图救灾的政令。所以当时春暖花开的北京就随着跳蚤的复苏而变成了疫病的毒窟。也正因为如此,李自成根本没有想到只用了2天就打下了北京,导致农民军高层都是一脸懵。原本做好了至少半年一年的围城准备,而有了这些时间,李自成的根据地也许能建立的更加牢固。而进入北京的百万农民军也自然成了新的移动毒源。明人笔记《花村谈往》有记载大顺军“病者过半”,所以李自成挑的20万没发病的农民军到了山海关后,过了潜伏期刚好发病,导致溃败,随后,在撤出北京并一路败退的过程中,还有了“贼行所至,疫随其后”的记载。当时的整个大顺军的控制区也都疫病流行,而农民军也因此彻底丧失了抵抗力。 所以这也正是我在前文所说的宿命感一样,连疫情都是正好在那个时段发生和结束,对可能已经有所腐化变质的农民军以重大实质打击,又恰好帮助清军以更加省力的方式入主中原。让我们后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吐槽,去怨怪[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恰谈史料

恰谈史料

小地方的大历史,你家县志里藏着王侯将相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