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秘书长吕特发出警告:不管是印度、巴西还是中国,如果还继续跟俄罗斯交易石油和天然气的话,我们将对你们采取100%的次级税制裁! 简单来说,北约现在是在搞"连坐",不仅要制裁俄罗斯,还要惩罚那些继续和俄罗斯做能源生意的国家,他们打算对这些国家从俄罗斯买的油气,额外征收一笔相当于货物总价的"罚款",这样买卖就完全不划算了。 这种"次级制裁"可不是闹着玩的,以前美国对伊朗就用过这招,搞得欧洲企业都不敢和伊朗做生意,但这次北约把矛头对准中国、印度这样的大块头,还是头一回,要知道,中国是世界工厂,印度是医药大国,巴西是粮仓,真要撕破脸,全球经济都得抖三抖。 面对北约的压力,中印巴三国虽未公开硬刚,但实际行动很实在,该买的俄罗斯石油一分没少,中国考虑的是分散风险,不想把能源命脉全押在中东,印度看中的是打折原油,省下的预算能多建几条高铁,巴西则觉得跟金砖国家做生意比受欧美牵制更划算。 数据显示,印度现在买的俄罗斯油是战前的20多倍,中国通过管道和油轮疯狂进货,连巴西都开始试水俄油生意,说白了,在便宜油和国家利益面前,北约的警告显得有点苍白。 这场博弈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全球石油市场出现了"两个价格"——卖给东方的俄罗斯油打骨折,卖给西方的中东油维持原价,就像同一个小区,东门菜市场的白菜卖1块,西门就卖3块,时间长了肯定要乱套。 当前多国正加速推进去美元化进程,中国与俄罗斯等国家开始采用人民币和卢布进行贸易结算,俄罗斯甚至将石油交易所迁至迪拜,直接规避西方主导的能源定价体系,这种趋势正在冲击美元霸权基础,引发北约强烈反应。 面对美国"制裁购买对手商品"的策略失效,各国已发展出多种应对手段,中国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印度与俄罗斯实施卢比交易机制,而欧洲此前为规避美国对伊制裁,也建立了INSTEX结算系统。这些举措显示,在全球化背景下,单边制裁的效果正持续减弱。 现在问题是北约真敢为了制裁俄罗斯,同时和中印巴打贸易战吗?德国法国这些欧洲国家自己还在能源危机里挣扎,估计没这个胆子,斯托尔滕贝格这话多半就是在虚张声势。 短期看,制裁导致的市场波动肯定会推高油价,但长期来看,东方国家低价买俄油,反而可能拉低亚洲市场的整体油价,就像电商平台搞价格战,最后得实惠的可能是消费者。 国际油气市场波动加剧,促使各国加快新能源发展步伐,我国光伏、风电和电动汽车产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几年充电成本可能降至燃油费用的一半左右。 当前美元体系面临挑战,多国正在探索非美元结算方式,尽管短期内美元仍将保持主导地位,但长期来看其地位可能逐步削弱,未来十年,数字人民币有望成为跨境支付新选择,出境旅游时或可直接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消费。 这场能源博弈告诉我们:单极霸权的时代正在终结,但新的秩序还没完全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像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反而有更多辗转腾挪的空间,毕竟,谁会和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过不去呢? 最后说句大实话:国际政治就像菜市场砍价,嗓门大不一定管用,关键看谁手里的筹码更实在,俄罗斯有油,中国有工厂,印度有市场,这些硬通货可比什么制裁威胁实在多了。
北约秘书长吕特发出警告:不管是印度、巴西还是中国,如果还继续跟俄罗斯交易石油和天
物规硬核
2025-08-04 01:17:35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