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国驻瑞典大使耿飚遭到瑞典军官的轻视:“你带过多少兵?”耿飚呷了口酒,慢悠悠地说:“不算多,在解放军第19兵团当副司令员时,手里大概有十万人马。” 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国庆招待会正在这里举行,500多位瑞典各界人士聚在一处,杯盏碰撞的声响里,藏着对这个新生国家的复杂目光。 耿飚穿着挺括的西装,在人群中穿行,袖口挽起的弧度恰到好处,谁也看不出他手臂上还留着早年战斗的印记。 这时,一位穿着军装的瑞典皇家海军将领走了过来。 他站定在耿飚面前,目光在耿飚的西装上扫了扫,带着探究的打量,或许还有点藏不住的轻慢。 这种态度,在当时的国际场合里,对新中国的代表并不少见。 耿飚16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红军长征路上遭遇湘江血战,他带着部队在阵地里守了五天五夜。 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战友倒下了,就踩着尸体继续指挥。 江水被染成了红色,阵地却始终没丢,那时他带的兵不过千把人,却个个是敢把命豁出去的硬骨头。 耿飚没犹豫,带着战士们坐着简陋的木筏强渡,硬生生拿下了这道天险。 还有一次,他带一个营突袭日军仓库,从一个联队的眼皮子底下扛回几十箱弹药,战士们都愿意跟着他,觉得“跟着耿团长,不光饿不着,还能捞着家伙什”。 到了解放战争,耿飚成了第十九兵团的副司令员。 这支部队是解放军的主力,从西北打到华北,平津战役里,他跟着杨得志把傅作义的精锐困在城里动弹不得。 后来西进解放太原、兰州,每场仗都是硬仗。 手里的兵从几千变成了十万,不是靠上级硬派,是弟兄们打心眼儿里认他这个敢冲在最前面的指挥员。 1947年的清风店战役,他带三个纵队奔袭200里,把国民党第三军兜在包围圈里。 战后清点战场时,敌军军长罗历戎盯着他满身的征尘,说他不像读书人,倒像拼命三郎。 1950年元旦,一纸调令送到了耿飚手上。 “驻瑞典大使”这几个字,让他愣了好一会儿。 自己这辈子舞枪弄棒,怎么突然要去搞外交?他去找周恩来,把心里的不解全说了。 周恩来告诉他,正因为他是从战场上拼出来的,才更能代表新中国的气魄。 还提起他以前跟美国教官打交道时的从容,国共合作时的有理有节,说这些都是搞外交的好本事。 春节刚过,他就开始准备。 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的教授来讲国际法、外交史,他听得格外认真,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 扉页上,他贴了张家人的照片,妻子赵兰香1942年反扫荡时,背着电台在山沟里跑了七天七夜,孩子裹在军装里,饿了就嚼干硬的玉米面饼。 9月,耿飚到了斯德哥尔摩。 面对年过九旬的老国王,他收起了战场上的粗犷,举止儒雅,谈吐得体,给瑞典方面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 回到10月1日的招待会,那位瑞典将领终于开口,问耿飚带过多少兵。 这话里的轻视,像一层薄冰,盖在看似平和的气氛上。 耿飚拿起酒杯,呷了口酒,指尖无意识地蹭过杯沿,那里似乎还能感觉到当年山城堡战役留下的疤痕。 他慢悠悠地说,不算多,在解放军第19兵团当副司令员时,手里大概有10万人马。 那位将领先是愣了愣,随即放下酒杯,“啪”地行了个标准的军礼,说耿飚带过的兵,比瑞典全国的军队还多。 旁边的宾客们也看了过来,眼神里的轻慢渐渐变成了敬佩。 耿飚到瑞典后,有记者问过,中国军队连像样的军舰都没有,怎么保障海外利益。 他没生气,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照片,是1949年在北平迎接解放军入城时拍的。 照片里的战士扛着缴获的日式步枪,个个昂首挺胸。 他说,武器会过时,但人心不会。 我们的军队从无到有,靠的是老百姓的支持,现在没有军舰,不代表永远没有,就算没有,谁也别想欺负中国人。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1950年,中国驻瑞典大使耿飚遭到瑞典军官的轻视:“你带过多少兵?”耿飚呷了口酒
一叶知大事
2025-08-03 15:21:5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