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铁邻国”与美握手开发石油:那些年初的反常细节,原来都是信号.   当特朗普在

波览历史 2025-08-03 10:15:45

“最铁邻国”与美握手开发石油:那些年初的反常细节,原来都是信号.   当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敲下“我们刚刚与巴基斯坦达成协议,美巴两国将共同开发巴方丰富的石油储备”这行字时,全球地缘政治的棋盘上,一枚关键棋子悄然变向。   这个曾与中国携手修建喀喇昆仑公路、在联合国多次为中国仗义执言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如今突然向美国敞开能源合作的大门,消息传来,不少人惊觉.   中国最友好的邻国,似乎正悄悄向太平洋彼岸递出橄榄枝。这场看似突兀的合作,其实从年初就埋下了伏笔,而中国早已在风云变幻中布好了应对的棋局。   时间拨回2025年年初的达卡南亚峰会,当时巴基斯坦总理的行程安排就透着不寻常。按惯例,他应先与中国代表团举行闭门会谈,再出席多边会议。   但那次峰会,他却将与美国副国务卿的会面排在了首位,两人在会议室停留了整整90分钟,远超预定时间。   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里,首次出现“愿在能源领域深化务实合作”的表述,要知道过去十年,巴基斯坦的能源合作协议里,几乎都印着“与中国共同推进”的字样。   更值得玩味的是3月的一次军售动向。巴基斯坦陆军突然宣布从美国采购一批AH-1Z武装直升机零件,总价虽只有2300万美元,却打破了自2018年以来巴军装备采购“中国优先”的惯例。   有军事观察员发现,这批零件恰好能适配巴基斯坦现役的老旧美制直升机,而此前中国提出的“直-10ME整机替换方案”已进入最后谈判阶段。   这种微妙的转向,像一滴墨滴入清水,在中巴传统合作的画卷上晕开了一丝异样。   巴基斯坦的选择,实则是被经济困局推着走的必然。去年巴国的外汇储备一度跌破100亿美元,连进口小麦都要靠海湾国家紧急援助。   其国内石油产量仅能满足30%的需求,每年花在石油进口上的资金超过15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   特朗普团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抛出的合作协议里明确写着“美国将提供5亿美元初始开发资金,且优先雇佣巴方劳工”,这对失业率高达14%的巴基斯坦来说,无疑是块诱人的蛋糕。   反观中国,近年来在巴基斯坦的能源投资虽多,但多集中在输电线路、光伏电站等长线项目,像卡拉奇核电站这样的工程,从开工到投产要等8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美国承诺的石油开发项目,从勘探到出油最快只需18个月,这种“短平快”的合作模式,恰好戳中了巴基斯坦的燃眉之急。 不过美国的算盘也打得精明。   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油田探明储量达18亿桶,靠近波斯湾航运通道,一旦开发成熟,可直接通过输油管连接阿拉伯海港口,比从霍尔木兹海峡运油到美国节省12天航程。   更重要的是,这片油田与伊朗接壤,美国借此能在伊朗边境埋下一颗“能源钉子”,牵制伊朗的石油出口。这种一举多得的布局,显然经过了长期谋划。   中国的筹谋则藏在更宏大的框架里。去年底,中国与伊朗签署的25年全面合作协议中,特别增加了“共建波斯湾至新疆输油管道”的条款.   这条管道设计年输油量达3000万吨,恰好能填补巴基斯坦转向可能带来的能源合作缺口。   同时中国在沙特的朱拜勒石化园区投资建设的炼油厂已进入试运营阶段,该项目每年可加工原油4000万吨,产品直接供应东南亚市场,等于在中东打下了稳固的能源支点。   在巴基斯坦本土,中国的应对也透着智慧。今年5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宣布重启“瓜达尔港自贸区二期工程”。   这次引入的不是能源企业,而是12家纺织和电子组装厂,全部采用“中国设备+巴方劳动力”模式,投产后预计能为巴基斯坦创造5万个就业岗位。   这种从“能源合作”向“产业合作”的转型,既避开了与美国的直接竞争,又巩固了中巴民间的合作基础。   有网友注意到,特朗普发文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提到“尊重各国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   随后话锋一转,强调“中国与巴基斯坦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始终基于互利共赢原则,不会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动摇”。   这种不卑不亢的表态背后,是中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日益成熟的底气。   其实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巴基斯坦的“两边下注”也属无奈。   这个夹在印度和阿富汗之间的国家,既需要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影响力,又离不开中国的经济支持。 信息来源: “美国、巴基斯坦达成协议,共同开发”·环球时报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