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年,李世民去李建成府上赴宴时,喝了毒酒吐血数升,却没有毒发身亡。两个月之后,李建成被杀,魏征说:“秦王,你真的被太子下毒了吗?” 李建成设宴邀请李世民吃饭。几杯酒下肚,李元吉站起来,满满斟了一大杯酒,端到李世民面前:“秦王,太子哥哥特意藏的好酒,你来了才拿出来!” 那酒看着琥珀色,倒在杯里挂杯,闻着有股淡淡的松烟香,是长安城里少见的汾酒。可李世民端起酒杯时,眼角的余光瞥见李建成端着酒杯的手,指节泛白。他心里咯噔一下——这阵子东宫和秦王府明争暗斗,朝堂上互相参奏,私下里抢地盘、拉将领,早就撕破了脸,哪还有心思喝什么“特意藏的好酒”? 李元吉还在催:“秦王怎么不喝?莫非是不给太子哥哥面子?”他嗓门大,震得堂内的烛火都晃了晃。旁边的东宫属官们低着头,没人敢说话,只有侍立在李建成身后的魏征,眉头皱得像打了个结。 李世民笑了笑,举起杯对着李建成遥遥一敬:“太子赐酒,臣弟自然要喝。”酒液滑过喉咙时,他没咽,借着仰头的动作,悄悄含在舌下。可李元吉眼睛尖,盯着他:“秦王喝酒真斯文,得干了才够意思!”话刚落,就有人起哄叫好。 没办法,他只能把酒咽下去。刚入喉没觉得异样,过了片刻,小腹突然像被烙铁烫了一下,跟着一股腥甜直冲喉咙。他猛地捂住嘴,指缝间已经渗出暗红的血。“咳……”他弯下腰,一口血喷在地上的锦垫上,红得刺眼。 “秦王!”秦王府的随从吓得要冲上来,被李世民用眼神按住。他抬起头,脸色惨白,却还强撑着笑:“许是最近操练兵马累着了,扰了太子的酒兴。”李建成放下酒杯,脸上堆着关切,语气却听不出真假:“二弟这是怎么了?快传太医!”可他坐着没动,连酒杯都没放下。 李元吉在一旁撇撇嘴,小声嘀咕:“怕不是装的吧?”声音不大,却刚好能让周围的人听见。李世民没接话,捂着胸口站起身:“臣弟不胜酒力,先告辞了。”转身时,他能感觉到背后李建成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背上。 回府的马车上,他又吐了好几口血,染红了车垫。随从急得直哭:“殿下,这分明是太子下毒!咱们去告诉陛下!”李世民摆摆手,咳着说:“告诉父皇……有用吗?”那会儿李渊正忙着平衡两个儿子,每次兄弟俩闹矛盾,都只说“手心手背都是肉”,真要捅破了,说不定还会怪他“小题大做,不顾兄弟情分”。 他心里清楚,李建成这毒下得蹊跷。要说真杀他,有的是机会——战场上、围猎时,何必选在自己府里,当着这么多下属的面?可要说没下毒,那口血又是真的,灼烧感也骗不了人。这更像是一种警告:我能杀你,只是现在还不想。 两个月后,玄武门的箭声响彻长安。李建成、李元吉被杀,魏征被秦王府的士兵捆着押到李世民面前,他没求饶,反而瞪着眼问出那句话:“秦王,你真的被太子下毒了吗?” 李世民盯着他,没说话。魏征却自顾自往下说:“太子那人,优柔寡断。他恨你抢了他的风头,却总念着‘兄弟’二字。真要下毒,绝不会用这种让人吐血却死不了的法子——他是想吓你,想让你收敛,不是真要你的命!” 这话戳中了李世民心里的疑团。他想起那天宴会上,李建成看似平静的眼神里藏着的挣扎;想起魏征当时紧抿的嘴,像是早就知道会出事,却没阻止。魏征跟着李建成多年,比谁都懂他的软肋。 可事到如今,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权力场上,一旦撕破脸,就没有回头路。李建成的“警告”,最终变成了逼李世民动手的最后一根稻草。魏征后来成了李世民的肱骨之臣,却总在没人的时候想起那天的宴酒——那杯酒里,藏着李建成的犹豫,也藏着一个王朝差点走偏的命运。 有人说,李建成下毒是假,是李世民为了夺权编造的借口。可那滩血是真的,李世民吐完血后,秦王府的兵就开始悄悄往长安集结,也是真的。或许,那场宴会本就是场没有赢家的博弈:李建成想用“留一线”的毒酒逼退弟弟,却没想到把对方逼上了绝路;李世民借着那口血,彻底斩断了最后一丝“兄弟情”的念想。 权力这东西,最能磨人心。亲兄弟在它面前,一杯酒能变成刀,一滴血能变成导火索。魏征的那句质疑,哪里是问“有没有下毒”,分明是在问“这权力,真值得用手足相残来换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626年,李世民去李建成府上赴宴时,喝了毒酒吐血数升,却没有毒发身亡。两个月之后
佳佳怡
2025-08-03 01:35:27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