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王刚花200万送女儿出国留学,没想到她却要嫁给老外,王刚极力反对,不料老外却说: “这里不是中国,你没权干涉你女儿的婚姻。” 王刚1948年出生在辽宁锦州一个回族家庭,早年随家人搬到吉林长春。1969年他入伍加入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从事话剧表演和文艺活动。后来转到吉林省军区文工团,继续参与各类演出。1982年调入中央广播艺术团,任话剧演员。那时候他开始在北京工作,1984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戏剧部,涉足电视剧拍摄。起初他演些小角色,比如在《夜幕下的哈尔滨》里当配角。1994年,他在《宰相刘罗锅》里饰演和珅,这角色让他一炮而红,观众记住他那油滑劲儿。接着2001年《铁齿铜牙纪晓岚》又让他重演和珅,巩固了地位。同时他当央视主持人,月薪高达5000元,在90年代这算顶尖收入了。王刚婚姻路不顺,1978年和杜小娟结婚,生下女儿王婷婷,次年就离婚。女儿跟妈生活,但他一直给钱支持。1996年他和成方圆结婚,几年后又分手。这些事儿让他在事业忙碌中还惦记家庭。 王刚的演艺生涯从部队起步,那时候文艺工作就是他的饭碗。他在文工团练就一身本事,台词功底扎实。转到广播艺术团后,他参与广播剧,声音表达越来越纯熟。进央视后,电视剧机会多了起来。他不光演戏,还主持节目,收入水涨船高。那些年他拍的剧集像《宰相刘罗锅》系列,角色设定让他成为反派专业户,但演得活灵活现。婚姻方面,他第一段闪婚闪离,女儿成了他挂念的对象。第二段也没长久,这些经历让他更注重对孩子的投入。90年代中,他已经是有名气的艺人,经济条件好到能大手笔支持女儿。 1996年,王刚通过拍戏和主持攒了200万,全投在女儿王婷婷留学英国上。那时候留学热兴起,很多家长觉得出国镀金有前途。王刚希望女儿学成归来,能有更好机会。他办理手续,女儿到英国后适应学校生活,参加活动时认识了加拿大人彼得,后者是建筑师。两人相处几个月,就决定结婚。王刚得知后强烈反对,他觉得外国人不可靠,文化差异大。女儿解释彼得职业稳定,但王刚不听。他打电话警告彼得不合适,彼得回应两人真心相爱,作为父亲无权干涉,尤其在国外。王刚被这话激怒,那句“这里不是中国,你没权干涉你女儿的婚姻”让他觉得中西方观念冲突太大。他决定飞去英国带女儿回来。 到英国后,王刚见到彼得,对方用跪地磕头方式表达敬意,这让王刚意外。彼得大学毕业,有音乐爱好,性格温和。王刚通过交流了解彼得背景,发现他有才华。女儿透露已怀孕,这成了关键因素。王刚最终同意婚事。他原本担心女儿在国外生活不稳,现在看到彼得对女儿好,加上孩子在肚里,只能妥协。这件事反映出90年代中国家长对子女婚姻的传统观点,与西方个人自由理念的碰撞。王刚的反对源于对女儿未来的顾虑,但现实让他改变主意。 王刚的决定过程充满纠结,他从电话争执到亲身前往,体现了父亲的责任感。彼得的回应突出文化差异,那句话直击王刚的权威感。在英国的见面,让王刚看到彼得的优点,比如教育背景和对家庭的承诺。怀孕事实加速了同意,这在当时中国家庭中常见,家长往往为孙辈让步。王刚的举动接地气,很多父亲遇到类似情况都会先反对再观察。这故事也提醒人,跨国婚姻需面对观念鸿沟,但真爱有时能桥接。 女儿结婚后,王刚在北京买房,让夫妇回国定居。他还帮彼得事业起步,联系建筑项目。彼得在北京开工作室,两人合作顺利。2004年,王刚参加女儿婚礼,那是在英国岛屿办的。2005年,王刚网上认识郑艳东,次年结婚。2008年,郑艳东生下儿子王一丁,同年女儿生外孙,两人同龄。王刚60岁得子,家庭结构独特:女儿36岁,妻子40岁,儿子和外孙13岁,外孙与舅舅差几个月,一起上学。 王刚后来减少演戏,转收藏古董。他在家打理藏品,生活低调。身家过亿,让他养家无压力。女儿夫妇稳定在北京,彼得事业有成。王刚享受天伦,偶尔出席活动。郑艳东比他小28岁,婚姻稳固。这家庭模式有趣,跨代相处融洽。王刚从反对跨国婚姻到接受,展现了适应变化的一面。他的故事接地气,普通人也能从中看到家庭纠葛的真实。 如今王刚生活平静,收藏古董成了爱好。他带儿子和外孙玩耍,家庭氛围和睦。女儿王婷婷已中年,彼得继续建筑工作。王刚的经历从艺人到收藏家,婚姻多次但晚年幸福。这反映出娱乐圈人士的家庭侧面,不光光鲜还有琐碎。儿子王一丁上高中,外孙同班,俩小子一起学习。王刚的经济实力支撑一切,让人感慨时代变迁。
1996年10月,48岁的王刚娶了36岁的成方圆,有一次,王刚醉酒后对成方圆说:
【3评论】【8点赞】